【品读】武辉夏|巴渝诗,著春秋——读蓝锡麟选注《巴渝诗歌三百首》
2024-10-24 14:12
巴渝诗歌是巴渝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至于近代,巴渝先人和过境文士探骊得珠,逸兴联翩,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谣,给重庆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置诸中华诗歌发展史,也是一份风神独具、不可多得的精神成果。
巴山,巴地,巴国,巴郡,概称巴,长江最大支流嘉陵江,名为渝水,山水地域合称巴渝。巴山渝水,钟灵毓秀,地域历史,烟云浩然,千余年来,其文化现象,成为巴渝文化,其中诗歌更是独具民物风情,成为奇葩。
近日,学者型作家蓝锡麟兄赠我新书《巴渝诗歌三百首》,被他纵情于巴渝历史文化的情怀所深深感动。《巴渝诗歌三百首》以《诗三百》《唐诗三百首》为例,是有关巴渝诗歌的鉴赏集,按照从古至今的顺序,从先秦至近代,遴选收录了巴渝诗歌历史上的三百篇作品,是重庆本籍和客籍历史名人身处巴渝地域时创作的作品。这也是作家继《巴渝诗话》之后的一次跨越,是狭义巴渝文化到广义巴渝文化的突破。他认为,历年来巴渝诗歌多数存在偏重唐宋而忽视明清;偏重夔州、渝州而忽视其他地区的情况。古籍中亦有对渝东南长期被冷落、忽视的倾向,有的注释水平参差不齐,简注居多,误注、漏注亦不少。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巴渝诗歌乃至巴渝文化的传承,因而被认为有责任补正。为此,作家决定在《巴渝诗话》的基础上另外写一本选注本,精选三百首,注释更为详细。
巴蜀之间山共脉,水同文,毋庸置疑。大巫山,襟带三峡,钟灵毓秀,产生了《汉鼓吹饶歌十八曲》之“巫山高”,教坊曲子词牌《巫山一段云》,三峡谣《女儿子》《峡中行者歌》,特别是《竹枝词》更是举世无双。六朝时期的乐府歌谣《滟滪堆歌》,隋唐以降的杨素、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苏辙、黄庭坚、冯时行、王十朋、陆游、范成大、王廷相、杨稹、王士祯、张向陶等名流在重庆的名山大川中激情抒怀,留下了极多超群绝伦的诗作。
长江流向重庆境内,江岸沿途,大小城镇彼此串联,山川形胜、人世变迁、古迹遗址、神话传说、生活习俗、生产劳动、友朋寄怀等,形成了唐宋诗人流连咏诗的“诗廊”,在“诗城”奉节形成唐宋华彩乐章的高峰,穿越古今,名扬四海。
作家有感于此,对巴渝诗歌广采博收三百首,精心选注。在《巴渝诗歌三百首》编写注释时,作家特别将全面抗战时期传统诗词和时代新诗同荣共茂,蔚为高峰,为重庆巴渝诗歌促进大成之阶段加入其中,形成更为全面且有深度的《巴渝诗歌三百首》。
读《巴渝诗歌三百首》选注本,我从中看到作家的丰厚学识、严谨治学,以及非同一般的巴渝情怀。原因有五。
第一,正本清源,拾遗补阙。选取标准着重在诗人的代表性和诗作的代表性。为此,收编了常璩所撰《华阳国志》,曹学佺所撰《蜀中名胜记》,沈德潜所编《古诗源》,彭伯通所编《重庆题咏录》,熊宪光所撰《巴渝诗词歌赋》,熊笃主编的《巴渝古代近代诗歌史》,段庸生、王亚培的《历代巴渝词曲选注》,直至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夔州诗全集》等文献诗作,力求更为全面集成巴渝诗歌发展史的总体风貌。
第二,注释期求应注必注,释疑有据。书中始终采取详注体例,除注字、释词、解句外,对篇章诗作亦有点评鉴赏。对凡能见到的古今评述和注解,都尽可能比较和筛选,如遇与前贤时彦的见解相左,也尽量择善而从,另作檠诂,或个人勉力诠笺。可谓毕其心力而为之!
第三,选编精注。既有大局观,在诗山、诗廊、诗城的格局中将历代名家诗作尽可能收齐纳入,又注重微观精准,不求多而求精。
第四,敢于立一家之言,依据自己的学术研究选诗作注,将屈原、杨素、沈佺期、韦处厚、张先、刘道开、陶澍、秦嵩、柯尧放、许伯建等人的诗选入。
第五,编著时不唯书,只唯实;不从众,不媚俗,坚持求真务实。
愚以为,这本《巴渝诗歌三百首》有助于传播巴渝文化诗歌,弘扬巴渝文化。如此,也已心满意足。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