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胡红拴|诗意栖居的心灵图谱——读蒋宜茂组诗《十方界书》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胡红拴

2024-10-14 11:58

《北方文学》2024年9期发表的蒋宜茂组诗《十方界书》,宛如一曲曲悠扬的心灵之歌,带领读者走进了一片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这组诗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观察力,描绘出生活中的点滴景致与内心的微妙波动,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远的力量。

组诗开篇,诗人将我们带入了他迁寓十余年的十方界。“迁此寓居十余年了/未曾探究十方界的渊源/天宫的坐标奥妙深邃/却有天宫殿公园/与十方界小区毗邻”,诗人在这个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地方生活着,周围的一切看似平常却又蕴含着无尽的诗意。天宫殿公园就像城市中的一片绿洲,“一个人在公园闲游久了/会忘却这是一片城中林/风的颜色与体形/看似与老屋背后/林间的风质同宗”。这里的风与记忆中的风相似,在城市的喧嚣中保留着自然的质朴。那尊斜躺的原山大石、颔首呼应的花草林木,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不同来路的风相互碰撞撕扯,巴茅簇拥,浮云远去,诗人“拥抱着我/习惯性走进那片慈竹林”,这一系列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这片自然之境中的自在与惬意,他仿佛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实现了一种诗意的栖居。

在《辨识鸟鸣》中写道,雨后的天宫殿公园更加葱茏,露珠仿佛能“读出暗夜对黎明的哭诉”,这种独特的拟人化描写让自然充满了情感。遛鸟的人们掀开鸟笼的半边天,笼中鸟欢快蹦迪,林间鸟儿声声鸣啾,诗人试图通过拉近镜头来辨识鸟语,察音观色。这片城中林虽不大,但鸟鸣的音符齐而未跑调,展现出这里丰富的鸟类生态。诗人对鸟鸣的细致观察和描写,不仅仅是对自然声音的捕捉,更是一种对自然生机的热爱与向往。

在作者的诗歌中,那种生命的抵达与孤独中的慰藉使诗意更具张力。如他的《抵达》一诗,窗外的槐树在隆冬经历着从葱茏到泛黄的转变,“几只鸟的抵达/稀释了树魂的寂寞”,鸟儿的到来打破了槐树的沉默,它们的鸟鸣诉说着过去的荫凉和槐叶飘零的感伤。诗人与秃顶的槐树伫立对视,欲言又止,陷入狭义的哲学思考。这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充满了深刻的意味。鸟儿的抵达对于槐树来说是一种慰藉,就像在人类的生活中,偶尔闯入的温暖可以驱散孤独与寂寞。而诗人在这个场景中的思考,也让我们联想到生命中的起起落落,以及在不同状态下的自我审视。

《鉴别》一诗则展现了组诗中深沉的一面。刺耳的电动伐木声传来,伴随着香樟、铜钱树们的哭泣,居民的喧嚣似乎也成为了这场“悲剧”的背景音。书房里的书仿佛也有了情感,“愤然站立”,质疑着这种过度修剪树木的行为。一片片绿荫倒下,鸟儿失去了栖息之所,只能穿梭、哀鸣、寻觅翠绿。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深刻地批判了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表达了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保护生态平衡的强烈愿望。这种忧思不仅仅是对眼前树木和鸟儿命运的担忧,更是对整个生态系统和人类未来的警醒。

《想念胡杨》中,诗人通过长江两岸的青山和脑海里从大漠涌来的胡杨林的对比,寄托情感并产生生命的联想。诗人在胡杨林里肆意徜徉,抚摸、合抱胡杨,读茎问根,这一系列的动作充满了对胡杨的崇敬与热爱。而在其中,诗人又窥见老屋院坝边等待儿女回家吃年夜饭的爹娘,胡杨在这里成为了情感的寄托,这一意象不仅仅是自然的代表,更是与乡愁紧密相连。胡杨的坚韧与等待儿女的爹娘的形象相互映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中不同形式的坚守与期待。

《那只鸟》里的那只鸟是特别的存在。在江城半岛、照母山麓以及十方界,它总是与诗人有着特殊的互动。它普通却又任性、执着,常来窗台探望鸣啾,与诗人对视、点头、扑腾,成为了一种既定的仪式。在照母山麓的遇见让诗人惊悚,它飞越两江释放出了然于胸的密码,凝固了彼此的默契。这只鸟的出没与殷勤常常模糊了诗人潮涌的眼,这是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纯粹而深刻的默契,这种默契跨越了物种的界限,给诗人带来了无尽的感动,也让读者感受到生命之间的奇妙联系,那种生命之间的默契与感动。

《鸟窝》一诗讲述的不单单是一个关于鸟窝的故事。鸟窝选址在靠近树梢的三叉枝,与四楼窗台距离很近,承载着爱情与天职。几只雏鸟长大飞走后不再回窝,叶落枝秃时,鸟窝在风霜中凸显摇曳,就像诗人年久失修、空寂漏雨的老屋。这里鸟窝的命运象征着生命的成长、变迁与寂寥。雏鸟飞走后的空巢,如同子女离开后的老屋,充满了岁月的沧桑和淡淡的忧伤,引发了人们对生命轮回和家庭情感的深思。

《蜜蜂与太阳花》描绘了大花坛里太阳花和蜜蜂的故事。太阳花冒着风雨绽放,紫红色的火苗闪耀,蜜蜂们成群结队地在花丛间忙碌。诗人担忧大雨倾盆时蜜蜂的安危,而太阳花的灵性和蜜蜂的本能让它们在阴晴圆缺中依然缠绵。太阳花的用情专一和蜜蜂的勤劳执着,展现出本能与坚守中的生命之美。这种美是纯粹的、自然的,它们在相互依存中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也让我们看到生命在面对外界环境时的坚韧与积极。

读组诗《十方界书》,仿佛踏入了一片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精神领地。这组诗犹如一幅细腻的画卷,徐徐展开了生活中的诸多景致与内心深处的情感涟漪,每一首诗都是一颗璀璨的星辰,共同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诗意宇宙。这组诗就像一首悠扬的生命之歌,在十方界这片小小的天地里,唱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无尽故事。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委主任。)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主编:聂晶      审核: 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