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捧读古诗过大暑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白雪

2024-07-22 12:00

大暑至,炎阳炽。暑热实难当,书中寻清凉。读诗可使人心静,今日大暑之际不妨捧读古人的消暑诗,去古诗中觅一份清凉。

“何以销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销暑》中如是说。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唐代诗人杜甫在《夏夜叹》一诗中把大暑时节的炎热刻画得入木三分,形象传神。

宋代诗人张耒的《和晁应之大暑书事》:“蓬门久闭谢来车,畏暑尤便小阁虚。青引嫩苔留鸟篆,绿垂残叶带虫书。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凉计已疏。忍待西风一萧瑟,碧鲈斫鲙意何如。”读来不由会意一笑。诗人惧怕炎热天气,闭门谢客,自己也不出门,时日一长,院子里长满了青苔,引来了不少鸟儿,就连树上的绿叶也被虫儿吃残而垂了下来。

无独有偶,唐代白居易的另一首《夏日闲放》和张耒的这首《和晁应之大暑书事》如出一辙:“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这两首诗都是写了大暑时节诗人不愿出门,也无人来访的情景。既然难得清静,不如睡觉。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夏昼偶作》写的是诗人盛夏午间正伏案熟睡,隔着竹林,传来山童敲击茶臼的声音。此诗生动地描写出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避暑之乐。宋代诗人曾几的《大暑》:“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则写的是夏日炎热漫长,幸有经书打发时光,才不会觉得那么难挨。

唐代诗人雍裕之的《题蒲葵扇》:“倾心曾向日,在手幸摇风。羡尔逢提握,知名自谢公。”这是古今的人们都非常喜欢的一种降暑之法,蒲扇轻摇,微风自来,不仅可以消暑,还可以锻炼手指、手腕和肩关节的灵活性,预防肩周炎。读罢此诗,不由抓起旁边的一把塑料圆扇,轻轻摇动,感受着丝丝凉风,好不惬意。

捧读古人的这些脍炙人口的消暑诗,阵阵清凉由心而生,生活处处充满诗意。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主编:聂晶      审核: 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