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罗毅|爱心之火永燎原——儿童文学《郭明义:平凡与非凡》读后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罗毅

2024-07-21 10:08

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应当具备完整的叙事结构、细节和人物形象,在流畅优美的语言支持下,为青少年讲述通俗易懂的故事,传递友情、勇气、知识、智慧、成长和人生价值观等重要经验,让小读者在潜移默化中享受阅读,启迪心智,收获教益。

新近出版的《郭明义:平凡与非凡》,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因此入选了“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丛书。重庆儿童文学作家曾维惠秉持一贯严谨、较真的创作风格,在深入现场采访、掌握大量鲜为人知素材的基础上,假以浅显、生动、有趣的文字,以讲故事的形式,塑造了新时期道德楷模郭明义积极向善、助人为乐的人物形象,给当下青少年熬出了一份浓酽味美的心灵鸡汤。

作为阅读过雷锋故事的老读者,读到这个8万余字篇幅的文本,脑海中不断有“雷锋”的形象在闪回、在叠加,印象深刻。可以说,这本书给我留下了三个难忘的印象。

第一印象:原生家庭的向善教育、长辈的榜样示范、生长环境的熏陶,是后代健康成长的优渥基因和优良土壤。

郭明义出生于鞍山齐大山铁矿一个普通的矿工之家。郭家崇尚仁义。奶奶经常把米面借给他人,自家却陷入断粮的窘境;母亲叶景兰治疗扭伤、脱臼的医术是“手到擒拿”,但从不收取患者的任何钱物。20世纪70年代初,父亲郭洪俊因参与当地水井塌方救人,成为先进,进京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父亲告诫儿子说,奉献永远是快乐的。

基于郭家家风的熏陶,郭明义从小就热爱劳动,跟着父亲到矿山干活砸矿石,跟着奶奶捡拾路上矿车掉下的矿渣。

雷锋入伍前,曾在鞍山钢铁厂工作过一段时间,“学雷锋、见行动”是鞍钢的优良传统。受家庭和生长环境的影响,郭明义也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后来成为“当代雷锋”和“最美奋斗者”。

第二印象:“傻人做傻事”,在郭明义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入伍到某部“钢铁英雄连”后,新兵郭明义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挑水200多担,为战友们生炉子、劈柴、烧水。分配到汽车连,却当上了做后勤的炊事兵。终于等到能够学习驾驶的时候,郭明义还兼任着连队的饲养员。

作为战士,郭明义向雷锋学习,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做炊事员,向母亲写信求教,如何把难以下咽的玉米糁子煮成“细粮”。帮助战友修车,冻伤了耳朵。见到战友的车辆陷入泥泞之中,竟脱下自己的棉衣,垫在车轮底下救急……

1996年以后,郭明义走上采场公路管理员岗位。他精心整修40多公里的采场公路,一干就是20多年,来回走过的路,相当于六趟长征路。

爱岗敬业的同时,郭明义甘愿当“傻人”,从不考虑家庭开支,只要手中有钱,就毫不犹豫捐献出去。三次把自家电视机无偿送给他人使用,甚至向工友借钱、给妻子打欠条,用来资助贫困学生。自1994年“希望工程”发起以来,有300多名特困学生得到郭明义资助,500多个困难家庭得到老郭的温暖,前后收到300多封感谢信……多年来,这个“傻人”仅陪妻子逛过两次街,送给妻子的礼物,是一条红纱巾和一枚价值28元的戒指。

第三印象:爱心之火可以燎原,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向人民捧出爱心,向社会诚挚奉献。郭明义怀揣大爱之心,带头成立了鞍山市第一支无偿献血志愿者应急服务大队,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当选为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

从1990年至今,郭明义坚持无偿献血约7万毫升,得到60多本献血证。以“献工、献血、献钱物、献遗体”著名的爱心团队,呈燎原之势,从鞍山出发,向全国蔓延。以郭明义命名的1400多支爱心团队,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240多万名志愿者先后加入爱心团队,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在神州大地生根、开花、结果。

当然,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读者,更多的是处于知识积累和精神培塑早期的少年儿童。要将诸如“好人好事”类的宏大主题创作与学生时代读者的日常生活自然融合,并非易事。文本中不可避免的年份、数字呈现,略显枯燥,或许是文学样本中的白璧微瑕。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周双双   主编:聂晶      审核: 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