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两江霞映,远山如黛。
“快点,就这个角度。1、2、3……跳!”11月13日,在南岸区弹子石老街,一群阿姨身披围巾,头戴帽子,衣着时尚,对着同伴的镜头不停地“凹造型”,不时发出爽朗笑声。
“我上个月刚刚‘喜提’退休。而这段时间,秋高气爽,机票价格又很便宜,早听说重庆适合打卡,就约了几个姐妹,从东北飞来了。”她们中一位名叫萧琴的阿姨说。
事实上,不止萧琴,近一两个月来,走进我市各大景区,“银发族”的数量明显增加。
今年以来,从文化和旅游部等九单位印发文件鼓励增开银发旅游列车,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积极发展银发旅游,银发旅游持续受到关注,消费活力涌现,正成为推动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针对这一新特点、新趋势,重庆的景区、度假区等涉旅行业准备好了吗?又该如何提高“银发族”赴渝旅游的幸福指数?连日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银发旅游”市场活力十足
“这段时间,年轻人都在上班,景区人少景美,各种费用相对便宜,正适合我们出来耍。”在璧山秀湖汽车露营公园,63岁的刘峰与老伴正在支帐篷,打算住下来。
国庆假期过后,他们就自驾从上海出发,一路向西,走走停停,“打卡”了十余座城市,总行程超过4000公里。旅游已成为老两口的生活日常。他们独立做行程规划,悠闲畅游大好河山,享受退休生活。
“人就是要享受生活,让生命更精彩。我们时间自由,精力充沛,年轻时没亲眼看过的大好河山,现在希望都能补上。”刘峰说。
走进涪陵美心红酒小镇景区,过山车呼啸而过引起的欢呼声与老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里有全国首个“景区嵌入式”老人旅居社区,营造了集康养、旅居、娱乐、社交等于一体的新场景。入住这里的老人,既是景区游客,又是“乐园主人”——他们可以与游客在舞厅共舞,也可在院内与游客围炉煮茶,甚至化身“人生导师”为年轻游客讲述人生故事。
“我们首期有500张床位,年入住率达95%。入秋以来,是旅居旺季,常常‘一床难求’。为此,我们正在加紧建设第二期。”景区相关负责人称。
三峡游轮旅游是我市旅游的拳头产品,也是市场风向标。重庆邮轮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长江三峡游轮发船527艘次,客运量达14.85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群占总量的54.31%;45岁-60岁的人群占26.70%。由此可见,中老年群体已强势进入游轮市场,正推动着游轮体验从度假产品下沉为一种常态化旅行方式。

▲银发旅游市场活力十足。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老年旅居康养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康养旅游人数已达1.2亿次,2025年预计将达到1.9亿次,老年旅游已从福利事业向旅游产业转变、从小众市场向主流市场转型。
来自携程的数据也显示,在该平台上,50岁以上用户已占总用户数的10%以上,其中50岁至59岁的“初老”人群占比高达75%。他们消费能力强,平均订单金额约为年轻用户的3倍,订单量年增速超过20%。
这不仅反映出老年人旅行意愿的提升,也显示出他们对品质、服务的更高需求。
老年游客既重品质也追潮流
在许多人的传统印象中,老年人旅游追求极致性价比。一度,“夕阳红旅行团”甚至成了低价团的代名词。
那么,当下的银发旅游市场有所改变吗?
“随着第一批‘70后’开始达到55岁退休年龄,他们被认为可能是‘最有钱’的一代退休老人。他们的消费观是:敢尝新,走得更远,也更舍得花钱。”去哪儿旅行相关负责人称。
该平台数据显示,今年1—10月,该平台上55周岁至70周岁的“银发族”已乘坐飞机打卡了全国255个城市。在出境游方面,“银发族”今年的国际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了19%,飞往境外的1452个城市,比去年增加了110个目的地。他们秉持“该省省,该花花,关键是适合自己”的消费观,在购买的出境机票中,直飞航班票量占比达到44%。

在出游时间上,“银发族”的出行时间更为任性,机票平均提前预订天数为9天,错峰游是主要特点。在目的地选择上,拥有独特自然风光或历史古迹的小城,越来越受到老人的青睐。
同程旅行最近发布的《2025“银发族”旅行消费趋势报告》也显示,“银发族”旅行消费更注重品质,平均住宿花费较青年群体高30%以上。同时,“银发族”也是豪华邮轮、极地邮轮、长线出境游等高端游产品的核心消费人群,整体花费水平相对较高。
在出游主题选择上,“银发族”比较青睐的主题包括历史人文、古镇古街、自然风景、生态康养、避寒避暑、旅游演艺、红色旅游、博物馆及非遗体验等。
同程旅行数据还显示,近段时间,随着我国北方多地提前进入“速冻”模式,让大量“候鸟”迁徙人群提前启程,从今年10月中下旬起,“候鸟”相关航线的搜索及预订热度便显著攀升,10月18日至11月10日,各地飞往海南等避寒地的机票预订热度比去年同期增长约一倍。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老年旅居康养发展报告》显示,老年旅游者的消费特点是:更重视旅游核心价值,选择观光游览和养生保健疗养的老年旅游者更多;更重视旅游文化内涵,更看重旅游过程中的情感互动、文化和研学体验,对历史型、怀旧型旅游产品情有独钟;更青睐专业旅行服务。
景区需要进行“适老化改造”
“银发族”已成为我国旅游消费主力之一。由此,服务好银发群体已成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记者走进了我市渣滓洞、红岩村等景区及一些文博场所,缓坡、无障碍厕所、智能讲解器、共享轮椅等设施设备齐备,有的景区甚至提供老年人专属服务,如医疗服务、一键求助紧急按钮等。
但在走访中,记者也发现,我市不少景区的适老化设施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一些高山、峡谷型景区,缺乏针对老年游客的专项服务,让一些老年游客只能“望景兴叹”。
为此,携程集团区域政务总经理张大伟表示,对于区域旅游目的地来说,要接住“银发族”这一“泼天流量”,需要进行“适老化改造”,设计出多样化、个性化产品,如康养游、文化游、乡村游、旅居游等,来承接银发群体的慢游需求。同时,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等,为他们量身定制旅游线路和服务,如开发高品质的“旅游+文艺演出+社交”等融合类产品。
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表示,“银发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不仅让旅游市场更加厚实,反过来也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创新与升级,旅游行业应大力构建全龄友好型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宣传推广话语体系以及旅游市场治理体系。以康养旅居为例,在传统旅游要素中,很少涉及医保报销、长期照护、老年优待、社区互动等,而这些是旅居者的“生活必需品”,我市文旅行业可以进行一些探索。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