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艺节|纸短情长越山海,文华奖参评剧目《侨批》再登重庆舞台
2025-10-21 21:35
纸短情长越山海,家国情怀寄尺素。10月21日晚,作为第十八届文华奖参评剧目,民族歌剧《侨批》在重庆大剧院深情唱响。这是该剧继2023年登陆施光南大剧院后,第二次在山城绽放光彩,用跨越百年的侨批故事,为观众献上一场兼具艺术感染力与情感共鸣的文化大餐。
▲剧照。受访者供图
《侨批》由珠海市委宣传部、珠海高新区管委会出品,集聚了作曲家孟卫东、编剧王勇等艺术家,先后斩获第五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等多项荣誉。该剧以“侨批”这一世界记忆遗产为核心,巧妙串联起海外华工与家乡亲人的命运羁绊。华工梁诚如为阻止女儿被卖返乡,不幸海上殒命,临终留下的一封侨批,牵出梁董氏母女的苦难坚守、侨批局主事唐有信夫妇的一诺千金,以及无数华侨华工的同胞大爱。
侨批,简称作“批”。“批”一封,银几许,跨越山海,辗转归乡。侨批是海外游子寄往国内的书信和汇款凭证的合称,在通信不发达的年代,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家书记录着一段段桑梓情深的岁月。
“在歌剧里面,如何能把侨批的来历和其中蕴含的深沉故事呈现出来,是我们着力在做的事。”导演廖向红介绍,自2022年首演以来,《侨批》经历了多轮打磨提升,此次演出较此前更为凝练,演出时长由2小时20分钟压缩至2小时左右,不仅提炼了剧情,也调整了音乐节奏,使得戏剧冲突也更为激烈。
▲《侨批》演出场景。受访者供图
当晚,随着海浪滔滔的布景展开,温婉哀怨的主题旋律在乐池中流淌,瞬间将观众带入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舞台上,雕花门楼等实景道具还原出古朴的侨批局风貌,演员们以精湛演技刻画着人物的悲欢离合,梁董氏与婆母、女儿的深情三重唱,唱尽传统女性的坚韧与柔情;唐有信夫妇为兑批倾家荡产的抉择,彰显一诺千金的诚信担当;当梁董氏得知丈夫和女儿都已去世,面对大海唱出饱含悲愤的“大海啊我恨你”时,直抵人心的情感冲击让不少观众湿了眼眶。
▲民族歌剧《侨批》剧照。受访者供图
在艺术呈现上,《侨批》的探索超越了简单的形式创新,跃升为西洋歌剧中国民族化的一次实践。作品坚守歌剧艺术的本体,娴熟运用咏叹调、宣叙调、重唱等经典西洋歌剧程式,又为其注入了纯正的岭南灵魂。比如咏叹调的旋律汲取了粤剧、粤曲的婉转韵律,以感人至深的歌唱抒发人物内心波澜;宣叙调的行进则带有地方语言的节奏感,实现了戏剧叙事的本土化转译;再配合高胡、琵琶等特色民族乐器的色彩点缀,营造出既符合国际歌剧艺术规范、又洋溢着鲜明中国气派的听觉景观。
10月22日,《侨批》将继续在重庆大剧院上演。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