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不止足球!非遗、微电影轮番登场,“渝超”这波文化输出超亮眼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金鑫

2025-10-18 15:06

利甲坚兵,战鼓雷鸣,手持丈八蛇矛的“张飞”跃然而出,带领着队伍冲锋陷阵……一段刚劲有力的武术表演瞬间点燃现场,让观众大声叫好。

几天前的云阳“渝超”主场开幕式现场,《张飞驾到》《朐忍流芳》等特色表演将云阳深厚的三国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渝超”赛场掀起文化热潮,除了精彩热血的足球赛事,鲜活的人文和艺术元素也频频亮相——

在彭水,舞龙、舞狮、玩牛等富有地方特色的非遗展示轮番登场;在梁平,一群足球爱好者拍了一部时长4分33秒的“港风”微电影,他们用这样的方式致敬“渝超”,致敬梦想。

此外,充满巴渝特色的川江号子、秀山花灯、铜梁龙舞、大足石刻等也在“渝超”赛场聚集。

文化为魂,足球为媒。足球牵手巴渝文化,成为城市形象展示的大舞台。

好评如潮

足球微电影展示梁平特色

“轻轻笑声,在为我送温暖。你为我注入快乐强电,轻轻说声,漫长路快要走过……”

伴随张国荣1986年发行的经典老歌《当年情》响起,镜头从车水马龙的城市街头开始,缓缓切换到一个个坚守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球员:打暑假工的外卖小哥、车间里的维修师、超市营业员、厨师、网约车司机……

▲梁平出品的“渝超”系列微电影第一部《追风少年》。视频截图

这,就是梁平一群足球爱好者为“渝超”拍摄的微电影《追风少年》。“我们想用港片的风格,致敬足球,致敬梦想。”近日,梁平运虹队队务、《追风少年》创作团队成员李效竹告诉记者,“我和梁平队主教练朱翎领是好朋友,我们一直有个想法,想用有特色、有情怀的方式来致敬‘渝超’,宣传梁平。9月中旬一天晚上,我们和另外一个朋友一起吃烧烤,边吃边聊中碰撞出微电影的形式,当天晚上,我们就初定了《追风少年》的大纲。”

《追风少年》的主旨是:当哨声响起,那些在尘土中飞扬的坚韧,在逆境中燃烧的希望,早已超越竞技本身。

“开拍前,区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和球队部分教练组成员进行了多次‘头脑风暴’,最终通过了这个策划,就开始联系一部分球员来参与拍摄。”李效竹介绍。微电影中,出现了大学生、酒吧驻唱歌手、超市营业员、汽车修理工、外卖小哥等角色,据介绍,部分球员的确在从事相关工作,但也有一些进行了演绎加工,“我们想突出的是,‘渝超’是所有足球爱好者的狂欢。这些鲜活的个体,构成了足球的灵魂。”

▲梁平核桃湾,摄像师在拍摄外卖小哥片段。图片来源:梁平区融媒体中心

对于这部4分33秒的《追风少年》,重庆移通学院电影评论中心教师李骥进行了点评:“引发了共鸣。踢球不需要很专业,拍电影也是。踢球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热血,一种沉浸其中的快乐,拍电影也是。”

《追风少年》发布后,众多球迷和网友被感动。视频号“梁平F4”发布《追风少年》后,已获得6300多次点赞,7000多次转发。网友纷纷留言:“平凡而又不平凡。”“致敬,我们的灵魂需要梦想!”“体现了‘渝超’的群众参与性,为你们点赞!”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张小强教授表示:“《追风少年》用了怀旧的香港音乐和《少林足球》电影中的情节和元素,怀旧的内容和怀旧的形式形成了呼应。”

这段时间,创作团队又开始策划第二部微电影,“我们已经开始写剧本了。”对于第二部微电影的内容,李效竹表示目前需要保密,“能透露的是,还是打算继续采用港风,进行‘回忆杀’。第二部的大纲已经敲定了,是根据一个足球爱好者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肯定会感动很多人!”

各出奇招

球赛成巴渝文化传承新载体

不仅仅是梁平,“渝超”赛场上,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比比皆是。

10月12日的云阳恐龙队首个主场比赛,一场浓缩云阳千年文脉的视听盛宴在云阳县体育场上演。

鼓舞《张飞驾到》拉开整场演出序幕,战鼓雷鸣中,手持丈八蛇矛的“张飞”跃然而出,将云阳深厚的三国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第二篇章群舞《朐忍流芳》,舞者们用柔美的肢体语言,演绎着云阳这座“从恐龙脊背上走来的城市”的千年文脉;第三篇章歌舞《早面飞歌》,讲述了20多万云阳面工闯荡四方的奋斗故事……

现场导演熊竹告诉记者:“整场演出历时32分钟,通过拉歌、鼓舞、非遗展示等多元形式,展示了云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蓬勃发展的现代文旅产业。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了解云阳、爱上云阳的文化之旅。”

▲彭水,演职人员正在排练舞龙、舞狮、玩牛等表演项目。图片来源:彭水县职教中心

彭水,当之无愧的世界苗乡。在这里,古老的苗族文化代代相传,从精美的苗绣,到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再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苗族民歌《娇阿依》,以及国家级非遗高台狮舞,都展现着苗族人民的勇敢与智慧。当“渝超”的号角吹响,这些非遗表演也融入其中。

▲大足首个主场比赛,开球仪式别出心裁。图片来源:大足区融媒体中心

大足,在首个主场开幕式表演中,作为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就和足球来了场跨界碰撞。巨幅千手观音像在时长3分钟的灯光秀的映衬下,动感十足。随后,大足非遗中敖火龙和万古鲤鱼灯舞,以及大足石刻造像上的人物逐一登场,让现场球员和观众一秒“穿越”。

丰都,《主题花车》《龙凤神鸟》《神鼓面具》《十大阴帅》等多支开场舞接连登场,用极具地域特色的表演点燃全场热情。当神鼓敲响,流光亮起,绿茵场上,演员们舞姿翩翩,化身为丰都千年文化长河的一朵浪花,如梦如幻。

▲丰都制作的花车“渝超神鸟”惊艳亮相。图片来源:丰都县文化馆

此外,各区县还将川江号子、秀山花灯、铜梁龙舞等搬上了“渝超”,让足球比赛成为巴渝文化传承的新载体。

▲丰都南天湖队专属队歌《绿茵荣光》。图片来源:丰都融媒

值得一提的是,多支球队还发布了自己的专属队歌——丰都南天湖队方面,队歌《绿茵荣光》近日正式发布,贴合球队精神与丰都文化。而早在“渝超”开幕初期,江津区音协会员就创作了名为《江津足球,冲》的歌曲,旋律激昂,朗朗上口,为球队吹响前进的号角。

专家建议

针对特色资源打深井

场上寸土必争,场外也不平静。“渝超”赛场外,围绕足球展开的“文旅大战”也同步打响,借助一场90分钟的赛事,各地纷纷设置“观赛+文旅+消费”的全链条体验,将“渝超”的热度,转化为真真切切的城市“留量”。

在专家看来,体育赛事IP如果能升级为文化IP、区域IP,生命力会更有持久性。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黄晓灵表示,要以体育赛事IP为核心,打造文旅专属标签,将赛道、场馆与文旅地标深度融合,串联城市地标,让赛事成为城市形象的动态广告。

“‘体育+文旅’的本质,是通过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让赛事的流量变为经济增量。因此,各地要加强规划,避免同质化,才能抢占先机,形成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推动力。”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重庆文旅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这样表示。

那么,区县应该如何通过自己的特色,借助“渝超”进行文旅乃至城市营销,吸引更多游客呢?重庆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授、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库专家牟红告诉记者:“之前听说过‘苏超’‘村超’,但没想到我们‘渝超’在文旅结合方面做得这么好。比如云阳表演的节目《张飞驾到》,我就觉得很有吸引力,迫切想去现场看看。”

牟红建议,各地在推广文化牌时,最好选择最有特色、独有的资源:“其实‘渝超’的参赛队伍这么多,每个区县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景点,怎样宣传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我认为,要找自己独有的、最有特色的文化资源,不能贪多嚼不烂,大道至简。就像挖井,找到最可能出水的那个井口,一直挖下去,直到把水打出来为止。各区县都有自己的高招,但一定要和观众、网友有情感上的链接。最后,我觉得可以再和省外搞一些联动,这样一来,文旅的范围不是就更大了吗?”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周双双   审核: 吴国红 主编:兰世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