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艺节|花萼相辉 艺动巴蜀,凝聚新时代文化伟力——写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前夕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韩毅

2025-10-15 20:40

文华璀璨,群星争辉;艺动巴蜀,棣华增映!

10月16日,作为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盛会——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将在四川大剧院盛大启幕。

开闭幕式(闭幕式将于11月5日在重庆举行)、文华奖评选、特邀剧目展演、惠民演出、美术展览、艺术评论……接下来,一系列活动将在巴蜀大地次第举行。

长袖如云,鼓乐和鸣。舞台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将全力以赴,上演京剧《齐白石》、杂技剧《先声》、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等100余台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以及174部群众文化作品;展厅里,将展出全国优秀的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约1000件……每一件作品,都是中国文艺新作为、新气象、新高度的窗口。

彩云层叠,灯影摇曳。剧场外,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草木葳蕤,文脉昌盛,包罗万象。来到这一宝藏之地,100个“品质打卡地”,供你“跟着演出去旅行”,岂能满足于看完一部剧就走?

棣华增映,花萼相辉。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以来,举办的首届中国艺术节,首次落户川渝,不仅是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加快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具体实践,也是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务实举措。

这个秋天,暌违三年的艺术节盛装亮相,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演绎巴蜀精彩……大幕即将拉开,我们满怀期待。

百部大戏

彰显中国文艺新高度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10月13日晚,四川省文化艺术中心歌剧厅,被加上了盛唐的滤镜。

编钟乍起,一阵氤氲的雾气中,一群身着绣罗、鬓垂金翠的丽人随乐起舞,摇曳生姿,以舞吟诗,邂逅大唐盛世……作为本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参评剧目,舞剧《杜甫》在此盛大上演,向中国专业舞台艺术领域政府最高奖——文华奖发起冲击。

▲《杜甫》春夜喜雨舞段。重庆歌舞团供图

该舞剧分为序、上篇、下篇、尾声4个篇章,意象化地呈现和讲述了“诗圣”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表现了杜甫为理想苦苦追寻、为百姓大声疾呼的一生。

整部剧创新采取“块状舞段”,以舞构剧,细腻而深邃地刻画出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的悲悯情怀,展现出了中国特有的审美取向和精神内涵。

该剧还入选《义务教育教科书 艺术·舞蹈》等3门教材,成为美育的范例;斩获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等大奖,实现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类型“大满贯”;累计在全网曝光量达“40亿+”,成为舞台艺术现象级案例;累计在国内外数十个城市演出,刷新多个城市剧院的上座率……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据介绍,本届中国艺术节将集中亮相100余部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74部群众文化作品,涵盖京剧《齐白石》、杂技剧《先声》、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世界赠予我的》等优秀作品,汇聚濮存昕、靳东、刘敏涛等众多知名演员。

这些参演剧目,艺术门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历史悠久、凝聚了中华民族智慧、想象和叙事手法独特的戏曲,又有贯通古今、融通中外的话剧、歌剧和舞剧,更有因为融入浓郁的民族元素而体现出鲜明中国风格的民族歌剧和民族舞剧等。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艺术家们以现代创作手法与传统美学精神结合的叙事风格,构建历史与当代共存的叙事时空,呈现了思辨理性与浪漫想象的瑰丽碰撞,代表了近年来我国文艺新高度、新气象,文艺工作者新作为、新风貌。

文脉贯通,斯文在兹。值得关注的是,在本届中国艺术节上,除了舞剧《杜甫》,我市还有歌剧《尘埃落定》、舞剧《天下大足》、芭蕾舞《惊鸿》,以及川渝合作话剧《谁在敲门》,将在家乡人民面前角逐文华奖。

其中,歌剧《尘埃落定》改编自作家阿来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以独特叙事视角、丰厚藏族文化底蕴、现实主义色彩以及灵动诗意的音乐语言广获赞誉,发挥了文艺作品凝聚人心、化风成俗的重要作用。

舞剧《天下大足》,取材于大足石刻群丰富的经典造像作品,并将其化作展现大足百姓向往“人间小满”美好生活的意象,讲述了平凡工匠胸怀孝悌忠勇,以山为册、化刃为笔,刻石留名,万世不朽。

▲《惊鸿》。重庆芭蕾舞团供图

芭蕾舞《惊鸿》以“惊鸿一瞥”为审美意象,通过一对候鸟的嬉戏、翱翔与休憩等场景,生动描绘出重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城市新貌,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话剧《谁在敲门》,根据四川作家罗伟章的同名小说改编,紧扣“人民才是主角”这一时代脉搏,以川东大地为画卷,用一扇门串起三代农民子女的命运沉浮,通过舞台艺术的形式,展现社会变革中城乡风貌的焕然一新与个体命运的波澜壮阔,在方言俚语的烟火气中为观众铺展出一部当代中国乡土社会的精神史诗。

此外,本届中国艺术节还将在重庆展出全国优秀的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约1000件。

观百部大戏、赏千件展品、汇万众活力……本届中国艺术节必将办成一届具有中国气派、川渝特色、精彩纷呈、暖心聚力的艺术节。

花萼相辉

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文化,是一个区域最大的“不动产”。

巴蜀山高,川渝水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大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5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与重庆、四川两地使命如炬,同题共答、同频共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四个新”: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建设,实现新跃升。五年迈上了两个万亿元级的台阶,占全国的比重由6.3%提高到6.5%以上,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高。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呈现新气象。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全面启动,西部科学城在重庆和成都两地正式挂牌,重组形成了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

——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获得新突破。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实现市场准入异地同标、营业执照互办互发;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高,深入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线路辐射全球126个国家(地区)。

——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建立实施了环保督察联动机制,PM2.5平均浓度总体下降,长江干流川渝段年均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平;深化实施川渝便捷生活行动,“川渝通办”覆盖35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进一个门、办两地事”。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收官之年。接下来,国家有关部门与重庆、四川两地将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进展总结评估,推动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结合国家“十五五”规划编制,适时启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十五五”实施方案起草工作,谋划一批战略任务、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全力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再上新台阶。

棣华增映,花萼相辉。本届中国艺术节落户川渝,正是以文艺之力,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务实举措。

川渝两地将携手推出“2025成渝戏剧双城记”、美术作品展、杂技魔术展演,以及非遗展、数字艺术展等多元内容;推出10场具有一定规模的群众文化活动,真正拉近艺术与公众的距离。文化和旅游部特别策划了“跟着演出去旅行”等精品文旅线路,积极拉动文化和旅游消费。

▲成渝戏剧双城记闭幕颁奖典礼现场。主办方供图

其中,2025成渝戏剧双城记于上个月在成都启幕,汇聚了来自中国、法国、英国、德国、比利时等国的31部剧目、84场演出,涵盖国际精品剧目展演、青年戏剧竞赛、戏剧跨界活动、戏剧交流活动等多个板块内容。

2025成渝戏剧双城记还突破传统边界,打造了“戏剧+艺术”跨界体验,推出了“跟着戏剧去旅行”系列特色线路,以青年戏剧演出、“漫游的史诗”巡展、山间音乐会为核心,设计“戏剧体验”旅游产品,带动餐饮、住宿及文创消费,实现戏剧与文旅的双向赋能。

“跟着演出去旅行”活动,则为川渝两地以本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展览场地、活动现场为目的地,以艺术节精品演出、展览为串联,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并联手推介100个“品质打卡地”,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活动,拓展文化旅游消费新空间,拉动文化和旅游消费。

人民至上

文化惠民让群众幸福“满格”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是中国艺术节的办节宗旨,并秉承“创新、开放、精品、共享、融合”办节原则。

本届中国艺术节以丰富的活动、完美的体验,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拉满”。

如,重庆在本届中国艺术节上,安排了文华奖话剧儿童剧类、部分音舞杂剧目以及舞蹈、小戏曲等24部剧目、23个节目演出,以及86个群众文化类的广场舞、曲艺、舞蹈节目演出,让这些专家认可、群众叫好、市场叫座的优秀作品,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重庆还拿出至少15%的演出票执行100元及以下票价,免费发放群星奖终评及颁奖晚会观演票,同步叠加重庆本地文旅惠民政策,开展群星奖惠民巡演、艺术普及展览、戏曲进校园等活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艺动巴山蜀水 共绘时代新篇”——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第二十届群星奖(广场舞类)惠民演出在大渡口区步行街风雨舞台举行。受访单位供图

重庆还将举行特色的无人机灯光秀、江畔音乐会等文旅项目,联动四川策划系列艺术品牌活动,推出一批文旅新场景、新业态;特别策划推出“点亮生活”青年艺术周等活动,让艺术节更具川渝味、青春感,让文化惠民有“温度”、有“力度”。

四川则全域动员,激发基层活力,将文华奖、群星奖参评作品的惠民展演舞台从剧场搬到社区,摄影展分会场同步扩展到巴中、自贡等11个市(县),着力打造“没有围墙的剧场和展馆”,推动从“办活动”向“促发展”、从“台上演”向“全民享”的转变,并持续举办全省性的“乡村艺术节”“天府百姓大舞台”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激发民间高手、草根达人的创作热情,推动全民艺术普及。

躬逢盛会,四方辐辏。以更高的标准、精湛的表演、暖心的服务,迎接八方来客,“雄奇山水 新韵重庆”“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已备好舞台,共绘“艺动巴山蜀水”的壮丽画卷!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廖雪梅   审核: 吴国红 主编:兰世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