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惊堂木敲响央视新闻联播,重庆话版《三英战吕布》何以征服全国观众?
2025-09-26 16:11
河南省人民会堂内,一声醒木脆响划破寂静。重庆市曲艺团艺术总监、一级演员袁国虎长衫一旋,折扇轻抖,用地道的重庆方言将“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千古鏖战娓娓道来。
这场名为《三英战吕布》的四川评书,不仅是前不久举行的首届全国曲艺院团优秀节目汇演中评书评话类唯一入选节目,更以其“舌底翻澜”的技艺与“麻辣鲜香”的方言魅力,成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镜头下的文化焦点。
一方舞台,一桌一椅,何以撬动全国观众的集体共鸣?
9月26日,重庆市曲艺团相关负责人说,答案既藏在袁国虎的醒木声里,也藏在巴渝曲艺的守正创新之中。
重庆话版《三英战吕布》
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首届全国曲艺院团优秀节目汇演被业内视为“曲艺大阅兵”,汇聚了来自全国21个省级行政区及4个中直院团的26家顶尖院团、210余名演员,在地方特色曲艺的同台竞演中,四川评书《三英战吕布》以评书评话类唯一入选节目的身份杀出重围。
▲首届全国曲艺院团优秀节目汇演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这个唯一的背后,是重庆市曲艺团对传统艺术的深耕与打磨。
据重庆市曲艺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评书《三英战吕布》作品取材自三国经典战役,却以川渝方言为刃,劈开千篇一律的叙事窠臼。表演者袁国虎以铿锵说表、传神模拟与张弛节奏,将刘关张与吕布的沙场对决化为视听盛宴,“他的扇锋一指,观众脖颈都不自觉跟着转,这就是四川评书的魔力。”
这份唯一不仅源于技艺精湛,更源于其文化代表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四川评书起于宋元话本,盛于民国,以方言为魂、醒木为令,是巴渝文化的重要载体。
▲首届全国曲艺院团优秀节目汇演上,四川评书《三英战吕布》精彩亮相。受访单位供图
在汇演现场,袁国虎用重庆话演绎的“关云长提青龙偃月刀”,让虎牢关的烽火与川江号子的豪迈交织,展现出方言艺术不可替代的感染力。正如他所言:“方言是地方艺术的根基,保护方言就是在守护文化个性。”
舌底风雷与笔底乾坤
共筑四川评书经典
“国虎是年轻评书演员中的佼佼者,舞台形象洒脱,表演到位,更能创作,很了不起。”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的赞誉,点出了袁国虎的双重功力:既是舞台上的说书人,也是书斋里的创作者。
自2003年初习评书,2010年正式拜师,袁国虎将评书视为终身事业。他的办公室墙上悬挂着书法条幅,书架上陈列着获奖证书与名家合影,桌上叠放着厚厚的手稿——每一件物品都诉说着一位艺术家的执着。
袁国虎的表演,兼具舌有风雷的舞台张力与笔有神韵的创作深度。他不仅以《三英战吕布》征服现场观众,更将评书融入国产3A游戏《明末:渊虚之羽》,让非遗走进大众;在中越青年友好会见活动闭幕式上,他完成四川评书的国际首秀,用肢体与绝活跨越语言障碍。
好友李多评价他“把评书捧在手里,化入嘴里,爱到心里”,而曲艺名家田连元则欣赏其全面修养:“他的业余时间都在写字画画,是曲艺界的青年翘楚。”
正是这种对艺术的敬畏与创新胆识,让袁国虎成为非遗传承中的破局者。他拒绝机械保护,主张迭代更新,甚至将师徒关系转为师生模式,卸下传统束缚,让评书在当代土壤中长出新的枝丫。
创新为骨
让传统艺术真正叫好又叫座
“我不仅要让评书好听,还要让评书好看。”袁国虎说,自己的创作理念,直指传统曲艺的生存困境。面对夕阳艺术的标签,他提出两条腿走路:一是集现代元素,探旧书新说,用现代思维重构长篇评书,每回独立成章以适应快节奏观赏;二是借古人之规矩,开自我之方圆,将传统元素拆解重组,创排全新评书剧作。
袁国虎说:“拆开来看,每样元素都是传统的,只是换了包装。评书既要有传统核心的东西,也要有传统没有的东西。”
这种创新实践已结出硕果:获国家艺术基金扶持的《李顺盗墓》正尝试评书剧形态;正在创排的川军题材作品融入LED与音效;在综艺舞台压缩《武松打虎》至13分钟,提炼核心冲突……袁国虎甚至提出长篇如连续剧,中篇如电影,短篇如小品的分层创作理念,让评书在不同场景中灵活适配。
在袁国虎看来,艺术必须与时代共振:“若固守醒木方桌,终将走向消亡。”他以“一根骨头熬几锅汤”的智慧,让四川评书从茶馆书场走向国际舞台、游戏屏幕与新闻联播,证明传统艺术只要敢于换包装,便能装下时代的佐料。
▲袁国虎演出的《三英战吕布》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受访单位供图
从河南郑州汇演的满堂彩到央视新闻联播的聚焦,重庆话版《三英战吕布》的走红并非偶然。它是一次方言力量的胜利,一位艺术家的坚守,更是一种文化理念的印证:传统不是化石,而是流动的江河。
袁国虎用醒木敲开的,不仅是虎牢关的烽火,更是非遗艺术通往未来的大门。正如他所言:“把小众做到极致,未尝不能成为新的大众。”在山城曲艺场的方寸舞台上,这位舌有风雷笔有神的评书人,正用重庆方言的麻辣鲜香,熬煮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底料。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