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不垮”的桃花溪水电站!一本运行日志见证抗战能源命脉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李晟

2025-09-02 16:16

在重庆长寿区博物馆的一个展柜中,一本泛黄的生产运行日志静静陈列。墨迹虽历经84年风雨,仍清晰工整。每一度电的发出、每一次机组的启停,都被一丝不苟地记录其中。

为何一本生产运行日志得以被放进博物馆之中展陈,其上的文字和数据背后记录着怎样的故事?

▲长寿区博物馆展出的桃花溪水电站生产运行日志。 长寿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9月2日,国家电投集团重庆狮子滩发电有限公司党建部主任、长寿水电文化研究者刘贇告诉记者,长寿区博物馆陈列的不仅仅是一本生产运行日志,更是一个民族在战火中顽强求生的光明见证。它始于1941年,记录的是当时长寿桃花溪水电站以电流为血液,为重庆及抗战大后方输送不竭能量的历史。

如今,电站已经退役,旧址斑驳,机械静默,但那段峥嵘岁月中的坚韧与智慧,仍在时光中回响。

水电专家协力筑就桃花溪水电站

桃花溪水电站在哪里?

长寿区三洞沟二洞瀑布之下。

水电站的地面建筑被掩映在崖壁之下的茂密山林中,远远看去,只能依稀看到绿叶下偶尔冒出的一点灰墙。

▲长寿桃花溪水电站旧址。长寿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刘贇介绍,桃花溪水电站的前身是1937年由长寿人王绍吉修建的“恒星电厂”,装机容量仅42千瓦,却是重庆最早建成的水电站。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重庆成为抗战大后方,用电需求急剧攀升,为了保证生产和生活用电,电站亟待升级扩容。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电站的建设堪称一段跨越烽火的奇迹。

1937年7月,正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和工程教育家、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张光斗毅然中断学业回国,主持该电站设计。

1938年,中国现代水电事业奠基人之一的黄育贤亲赴香港,与英美厂商谈判订购发电机组。1940年1月,由美国和英国公司提供的水轮机、发电机运抵越南海防。而此时,日军正步步紧逼这座战略要地。

危急关头,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的独生儿子、水电专家吴震寰临危受命,只身赶赴海防。历经8个月的艰难周旋,终于抢在日军占领之前,将全部发电设备安全运出,送抵重庆。

“这简直是一个奇迹!”刘贇感叹,“在敌人重重封锁下运送如此重要的设备,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智慧。”电站修建过程中,建设者们还要应对日军的空袭威胁。施工时常因防空警报中断,工人们躲进防空洞,警报解除后再继续作业。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1941年8月25日,桃花溪水电站终于建成发电。

崖壁藏厂房:电站躲过日机轰炸

建成后的桃花溪水电站装机容量876千瓦,每月发电30余万度,以当时国内最低价格向兵工和冶炼企业供电。

在敌机频繁空袭的背景下,电站的隐蔽性成了生存的关键。因此,整座电站采取了依山势而建,将发电厂房隐于峡谷崖壁之下的方式。这也正是它在侵华日军持续数年轰炸中得以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

刘贇说,日军轰炸机曾试图寻找并摧毁水电站,但桃花溪深藏峡谷之中,加上巧妙的伪装,敌机始终未能发现。

电站还设计了精巧的防护结构——在发电机组之间修筑隔墙,这样即使一台被炸,也不影响其他机组运行。幸运的是,这种设计最终没有用上,整个电站在抗战期间完好无损。

功勋电站:中国水电自主创新起点

稳定的电力供应吸引了众多军工企业迁往长寿。二十六兵工厂、中国火柴原料厂、中国工业炼油厂等相继落户。至1943年12月,电站月用电量30万度,其中兵工和冶炼企业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77%。

“这些企业生产的物资源源不断送往前线。”刘赟说,“二十六兵工厂生产军用物资,中国工业炼油厂提供燃油保障,中国火柴原料厂满足大后方民生需求。”与此同时,长寿还成为重要的粮食加工基地,县城一带聚集了70余家电机打米厂、面粉厂,人挑、马驮、牛运,昼夜不息。长寿由此成为重庆及抗日前线粮食加工供应的重要基地,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桃花溪水电站一直运行到2021年,持续发电80年。

桃花溪水电站不仅是抗战的功勋电站,也是中国水电技术自主创新的起点,为后来的狮子滩、三峡等水电工程培养了人才、积累了经验。

2025年6月,桃花溪水电站被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遗址也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断传扬着那段艰难岁月里的坚韧不拔与无私奉献精神。

一本运行日志,一座“炸不垮”的电站,一段永不熄灭的光明记忆——它们共同诉说着一个民族在危难之中依靠智慧、勇气与团结点亮希望的历史。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廖雪梅   审核: 吴国红 主编:聂晶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