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90后”的抗战记忆③|钱造雄:团结起来!中国百姓吓得日本兵躲进岗亭
2025-08-30 19:32
人物名片:
钱造雄,1931年生于上海,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入川来渝,曾任重庆市文化局(现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创评室主任等职。
94岁的钱造雄是舞蹈家王静的先生,他们于上世纪50年代初相识,1959年结婚。因革命文艺工作结缘,转眼已是60多年。60多年来,钱造雄始终像个大哥哥一样呵护妻子。在他心里,王静一生太不容易,“母亲散尽家财支持革命,哥哥王朴牺牲时她才12岁,她后来靠着自己的奋斗实现了理想。”
与王静相比,钱造雄有着更特殊的人生经历。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上海外国租界度过的。他目睹过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壮烈,也亲历过中国人的团结让日本鬼子害怕的场景。
以下是钱造雄的口述。
襁褓中,我被放入吊篮带进租界避难
对抗战的回忆,我想从九一八事变说起。我正好出生在事变发生前一周,1931年9月12日,我生于当时还属于上海乡下的浦东。
当时的上海市区有很多外国租界,租界更安全,日本人不敢打租界的主意,所以整体来说上海表面上还算平静。但生活在上海边缘地带的中国百姓还是很紧张的,难民们都想尽办法躲进租界。
我的爷爷、婆婆和爸爸都在租界里。我们算是小康家庭,我爷爷有手艺,开了一家小裁缝铺。我父亲从英国人办的商业学校毕业,进入租界里的工部局工作,相当于是卫生局、药品食品检验所这种技术部门的一个公务员。我出生不到一个月,妈妈就带我坐船过黄浦江去找爸爸他们,其实就是去避难。
结果到了租界一看,坏了,随着局势紧张,来的难民太多,租界要严控,所以大门已经被铁丝网拦起来了,闲杂人等不让进了。怎么办呢?爸爸想了个办法,从租界里面房子的窗户放下一个篮子,妈妈把我放到篮子里,爸爸再把我吊上去,这样还在襁褓中的我就被带进了租界。
我是进去了,但妈妈没办法,只能先回浦东乡下,等到局势有所缓和,才得以进来一家团圆。因为我是钱家的第一个孙子,长孙非常受重视,所以无论如何想尽办法,都要先把我弄进租界,家里才放心。
四行仓库,女中学生泅渡苏州河送旗子
我们在上海外国租界的家位于今天的静安区吴江路,靠近南京西路和石门一路交叉口。后来我就一直住在租界,在租界里度过童年、少年时代。读书时遇到暑假,我也会回浦东乡下消夏。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了。我也到了上小学的年纪,进入租界一所中国人开办的学校。那时,租界仍然相对平静,但上海的抗日气氛已经很浓烈了,我们学校的老师也在宣传抗日思想。
▲1948 年,钱造雄在上海。 受访者供图
七七事变后不久八一三淞沪会战打响了。打到10月底的时候,谢晋元临危受命,率400多名官兵,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撤退,他们跟鬼子激战了四天四夜,誓死“与最后阵地共存亡”,也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抗战的坚定决心。
当时我们住的租界在苏州河南岸,跟四行仓库就隔了一条河。保卫战打响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学生也很激动,还有高年级的同学把大家组织起来,想为对岸的官兵送点什么。送什么好呢?听说他们需要一面旗子,但过河的桥已经封锁了,怎么送过去呢?最后,有个很勇敢的女中学生,把旗子带在身上,跳进了苏州河,冒着枪林弹雨,泅渡过去,旗子很快就在四行仓库高高飘扬。
这件事我印象很深,不但我们小孩,就连大人都觉得她是英雄。我记得苏州河南岸好多中国百姓感动落泪,挥手致敬。
提篮桥渡口,中国人的团结吓坏日本兵
1941年,我10岁那年,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发生了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打响。英国人、美国人等很快从租界搬走,一天之内,日军就占领了上海公共租界,“孤岛”彻底沦陷。
上海被日本人接管后,我们就成了“亡国奴”。我们学校要求我们上日语课,强迫我们学日语。我们当时很反感。想起来,我们当时还是太小了,这种反感可能不是一种受到侮辱的感觉,而是出于一种在租界长大的孩子的本能反应。
日本人对我们搞“奴化教育”,强迫我们学他们语言和文化,但学生们心里都明白,不学!大家都敷衍了事,日语考试很多人都不及格,不及格就不及格吧,老师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记得那时我们在放学后做游戏,有个游戏叫“捉强盗”,谁都不愿意做强盗,因为,大家都清楚,强盗就是日本人。
有一次,我亲眼看到日本兵欺负中国人。那天,我们从上海的家回浦东乡下,从提篮桥渡口过江,那里是交通要道,有日本兵把守。一个中国百姓经过关口的时候,吐了口唾沫在日本兵脚下,日本兵很凶,逼着他要舔干净。这就不得了了,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中国人都吼起来了。那个日本兵看上去十几岁,还是个学生模样,他害怕了,躲进岗亭里抱着枪不敢出来。
那是我第一次亲眼看见日本兵的凶残,也第一次明白,只要中国人团结起来,日本鬼子也会害怕。
1945年日本投降,消息传来,上海沸腾了。租界里大家敲锣打鼓,放鞭炮,放烟火庆祝。我们心里都清楚,终于不再是“亡国奴”了。
抗战胜利后,我初中毕业,进入高中。高中学校的同学中,来了一批地下党的积极分子。我逐渐接触到进步思想,开始思考人生的方向。1949年,我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从此一生,坚定地跟着共产党向前进。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