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量身高,他们给恐龙做了一个CT
2025-08-16 17:23
为了给博物馆收藏的恐龙量个身高,他们联手高校给出土的恐龙化石做了一个CT(计算机断层扫描)。
为啥要用CT确定恐龙的身高,量身高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
▲研究人员在用CT扫描颈椎化石。永川博物馆供图
8月16日,永川博物馆馆长何祥松告诉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永川博物馆希望通过更加科学的研究数据,以确定在永川出土的宝峰龙是不是恐龙家族里的一个新属种。
用CT扫描确定恐龙的头能抬多高
在永川博物馆里,收藏着上百块出土于13年前的恐龙化石,当时经过古生物专家判定,除了没有发现头骨化石外,这只恐龙其余各部位的化石均有保存,化石完整率超过80%。
根据这些出土化石,古生物专家们很快为这只恐龙找到了家族——马门溪龙。同时,这只恐龙也有了自己的暂用名——永川宝峰龙,它是永川目前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蜥脚类、植食类恐龙化石。
那么为何时隔13年,博物馆还要联手高校给恐龙测量身高呢?
指着电脑上的图像,何祥松给出了答案:没有找到踪影的头骨化石,让这只恐龙的身高成谜。
于是,从8月11日起,永川博物馆与四川理工大学共同对宝峰龙化石开展深入研究。
为了弄清楚恐龙脖子化石密度有多大、头部能不能抬起来、能抬多高等问题,研究人员对脖子化石进行了CT扫描。同时,研究人员还完成了宝峰龙其他骨骼化石各个面的测量、拍照及描述。
▲研究人员正在记录恐龙骨骼数据。永川博物馆供图
通过CT扫描,研究者们发现这些化石不全是实心的,存在一定空腔。据此初步推断,宝峰龙头部不重,脖子能向上40至50度,距离地面高度可达5米左右。
为啥非要给这只恐龙量个身高呢?
何祥松说,此次研究是为了通过科学的数据,确定宝峰龙是不是马门溪龙类下面的新属种。
如果被确定为新属种,那么宝峰龙就可以被单独命名,从此在古生物学界拥有自己专属的名字。
而随着研究的继续进行,答案将在不久的将来浮出水面。
夫妇俩守护恐龙化石14年
说起永川出土的恐龙,爱好古生物的人们脱口而出的大多是上游永川龙,它就是因为头骨被完整发掘,震惊了世界。
虽然宝峰龙的名气不如上游永川龙,但它的发掘过程,背后却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回忆起这段往事,何祥松至今记忆犹新。
1999年的一天,永川区宝峰镇杨大口村的刘云书在自家清理排水沟,刨土时锄头突然打出了火花。他仔细一看,发现是一块动物的骨节。
▲永川宝峰龙骨骼化石。永川区博物馆供图
30年采煤经验告诉他,骨头很有可能来自某种珍稀动物。他当即报告了永川区文管所,经有关文物工作者鉴定,这块骨节是来自上亿年前的植食性恐龙。
当时夫妇俩没过多考虑,只想把这块骨头保存好,直到把完整的恐龙骨架挖掘出来为止。
刘云书发现恐龙化石的消息不胫而走,宝峰镇杨大口村有“宝藏”的消息传开,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人看稀奇。
当时民间盛传恐龙化石能治风湿病,甚至能治癌症,听信了这些消息的人动心了。
为了守护化石,刘云书每天都守在屋后,生怕有人来偷。来了陌生人,他总会多盯几眼,直到陌生人离开为止。
白天,他和妻子吴先琼轮流值守现场;晚上,刘云书在屋檐下铺个简单的床,用胶纸围起来挡下风,就住那儿守护着恐龙化石。
这一守就是6年时光。
2005年,刘云书被检查出已是喉癌晚期,这给夫妇俩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即使这样,也没有动摇两人守护化石的心。住院时,刘云书让吴先琼回家守化石,花钱请护工来照顾自己。
刘云书出院后,行动没有以前方便了。为了防患于未然,他买来鱼线和铃铛缠绕在恐龙化石周围,帮助自己守护。
在刘云书夫妇的守护下,这具恐龙化石一直没被人破坏。
2012年,恐龙化石终于迎来了正式发掘,但是刘云书却没有等到它出土的那一天,他在当年4月带着遗憾去世了。
临终前,刘云书还叮嘱妻子吴先琼,恐龙化石出土了,一定要去坟前告诉他。
2012年10月,这具恐龙化石终于全部出土,成为当时重庆发现的最完整的一具恐龙化石。
截至目前重庆已命名14种恐龙
恐龙化石被确定为新属种,难吗?
来自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的数据显示,重庆古生物化石资源富集,是全国古生物化石最为丰富的15个省市之一,在恐龙、鱼化石等方面有一批重大的发现,使重庆成为古生物发掘保护、活化利用的“聚宝盆”。
目前,重庆已查明444个化石产地,古生物化石种类包括恐龙类、水生爬行类、鱼类、高等植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原核生物、遗迹化石等,几乎涵盖所有古生物主要门类。全市共划定8个化石集中产地、覆盖1764平方公里,划分世界级化石产地3个、国家级产地10个、省级化石产地62个。
但截至目前,重庆已发现并命名的恐龙只有14种。
▲永川宝峰龙骨骼化石。永川区博物馆供图
那么到底是什么特征让一种恐龙区别于另一种恐龙?这个问题可能会让很多人联想到霸王龙巨大的下颚、角龙和剑龙身上独特的角和板,以及蜥脚类恐龙及其近亲的超大身躯。但对于古生物学家来说,要对不同的恐龙进行分类,关键在于这些动物的骨骼形态。
何祥松说,有了恐龙骨骼的形态学特征和足够的化石骨架知识,古生物学家可以大致确定恐龙标本在恐龙家族树上的位置。
再进一步就是通过解剖数据区分恐龙群体,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与骨骼相关的数据,这些数据能够给出一种恐龙与另外一种恐龙最科学和具象化的差异点,当这些差异点足够多时,化石的独特性就有了坚实的科学支撑,从而一种新的属种就能得到确认。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