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观察|当演出变成影像,我们为什么要走进剧院观看高清放映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周双双 实习生 姚多米

2025-08-04 18:52

8月的重庆,艺术气息正随着暑气一同升腾。近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获悉,8月8日开始,重庆施光南大剧院将迎来中国国家话剧院“CNT现场”高清展映季,《北京法源寺》《赵氏孤儿》《青蛇》《大宅门》《狂飙》《生死场》《鼓楼那些事儿》《抗战中的文艺》8部经典话剧的高清影像将陆续放映,一直持续到9月7日。

当舞台演出变成数字影像,当现场体验被屏幕放映替代,为何还要走进剧院?这场即将启幕的展映季,或许能给出答案。

“我们从2022年起开始高清放映项目,最先放映的是英国国家剧院的《哈姆雷特》《雷曼兄弟三部曲》等剧目,也许最初很多人觉得这种形式就是戏剧节的电影,但实际上,两者有所区别。”施光南大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清放映的剧作一般多机位取景摄制,将剧场演出实际效果真实记录下来,真实反映戏剧表演效果,让观众在观看高清影像时仿佛真的看到戏剧舞台表演。

▲8部经典话剧连续上演。受访者供图

“很多经典话剧的现场演出一票难求,高清放映让重庆观众在家门口看到来自全世界的经典戏剧。”该负责人表示,相比于现场演出动辄几百元的票价,高清放映只需要68元-128元就能看,既是对文化市场的补充,也是文化惠民的重要途径。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放映的8部剧目,多为国家话剧院早年创作的经典,主创阵容可谓星光熠熠。比如,《北京法源寺》集结了贾一平、奚美娟、周杰等演员,自2015年首演以来长演不衰,此次展映的就是2015年首演版;《赵氏孤儿》由倪大红、韩童生等主演,2003年在北京首演时反应热烈;《青蛇》由秦海璐、袁泉、辛柏青主演,在2013年首演之后曾在美国、英国演出,获得国内外观众的好评;《大宅门》则是郭宝昌导演唯一的话剧作品,由刘威、朱媛媛、刘佩琦等主演,区别于电视剧版本的全局大景观式呈现,话剧更紧扣“大宅门”主题,描画大宅门内众生的喜怒哀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话剧《生死场》首演于1999年,此次展映也是该剧1999年高清修复影像的首次公开亮相。“一些话剧作品因为创作时间较早,已经不再巡演,或者再也凑不齐当初的阵容,高清放映实际打破了时间和地理空间的限制,让观众得以看到珍贵的初版。”施光南大剧院相关负责人透露,前来观演的剧迷可以免费领取展映季重庆站限定官方纪念票根,更有机会赢取重演会员卡等福利。

高清放映的兴起,是否会冲击传统戏剧市场呢?在今年7月15日举办的2025中国国家话剧院“CNT现场”高清展映季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程鹏曾表示,国家话剧院正在从传统单一演出模式向全面数字化战略布局的结构性升级转变。以数字之光点亮艺术之美,让舞台艺术佳作惠及更多观众,展映也是与全国30多个剧场一起,开启跨越时空的“戏剧嘉年华”,延续艺术的永恒生命力。

事实上,早在2012年高清舞台艺术影像就已经被引进中国。彼时,作为首次被引进到国内的英国国家剧院戏剧高清影像《弗兰肯斯坦的灵与肉》,让中国观众第一次尝到了在影院看戏剧演出的新奇与震撼,也引起了中国戏剧界极大关注。此后,北京人艺、中国国家话剧院等都在打造高清影像品牌。如今,10多年过去,这种方式已经落地各个城市,比如2025中国国家话剧院“CNT现场”高清展映季就在北京、天津、太原、上海、重庆、成都、昆明、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地的30个剧场展映。

“感谢数字技术,咱也是要看《北京法源寺》的人了。”网友李小小表示,自己在看原著小说的时候,一直想看话剧,赶上展映季在家门口就能圆梦。在他看来,这种观剧模式的性价比很高,会带动更多人走进剧场。

8月8日,《北京法源寺》的高清影像将在施光南大剧院亮起,银幕上的谭嗣同将与现场观众产生跨时空的对话。这或许能让大家重新思考,在数字与实体交织的时代,艺术的本质从来不是某种单一的形式,而是人与人、人与作品之间的心理认同。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廖雪梅   审核: 兰世秋 主编: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