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梅文化的“百科全书”,《梅鉴》全景呈现中国梅文化的浪漫
2025-07-27 18:46
如果说玫瑰是英伦的浪漫注脚,鸢尾是法兰西的优雅徽章,那梅花便是深植于中国人精神血脉的一种文化图腾。千百年来,梅花象征的文化意涵,早已深植于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之中。某种程度上说,一部梅文化流传史,既是一部中国人的生活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审美史、心灵史。如何更好地理解中国梅文化的浪漫?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梅鉴》中,这份浪漫有了全景呈现。7月26日,这部新作在第33届书博会全新亮相。
▲发布会现场。记者 赵欣 实习生 刘名扬 摄
《梅鉴》全书纵跨古今2000余年,以梅诗、梅词、梅画、梅曲、梅景、梅器、梅香、梅酒八个主题,对中国的梅文化史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深度解码,堪称一部“梅文化百科全书”。
“这是一部集合了跨界之力的作品,创作团队来自各行各业:知名作家陈鹏执笔,5次荣获‘最美图书’的书籍设计师许天琪操刀整体策划与设计,还有书画艺术家蒙中、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文人香道’代表性传承人吴清等,分别参与插画创作与古梅香的复原,众人合力,让《梅鉴》从纸墨间生长出立体的文化生命力。”出版方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看到,这本设计独特的作品可谓匠心独运、芬芳袭人。内容呈现上,梅诗、梅词部分收录艺术家蒙中亲自定制的梅花笺38幅,以手账艺术纸印制为插页;梅画、梅景等篇章的插图均源自全球一流博物馆的馆藏珍品,其中的《烟笼玉树图》仿宣纸高清古画采用了超长拉页设计,可独立装裱成艺术品;梅香部分更是复原史料记载的北宋韩魏公浓梅香、梅花香两款,随书附赠。从视觉、触觉到嗅觉、味觉,全方位展现梅文化意境。
嘉宾对谈环节,《梅鉴》创作团队从各自角度做了分享。作者陈鹏坦言,创作《梅鉴》是一场不小的挑战。此前他曾撰写《苏东坡的下午茶》《东坡有佳作》等,均聚焦于自己熟悉的领域。这次为深入探究中国梅文化史,他“啃”了海量资料,仅纹样史相关书籍就研读了十余本。他认为,从对梅文化的深入探寻中,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心灵的镜像”。
设计师许天琪说,自己在设计中格外注重梅花调性与装帧形式的融合。例如采用龙鳞装的样式对应文本的8个章节,让每个章节在独立成册的同时,既保留整体脉络又兼具个体完整性。在工艺细节上,她更着力于将梅花的传统符号转化为现代书籍设计语言,让古典元素在当代语境中焕发现代美感。
艺术家蒙中表示,书中内页花笺纸的制作工艺,早在宋代就已成熟,明清时期文人常自制笺纸互赠,即便到了民国,文人雅士仍保留使用花笺纸的习惯。在传统语境中,用花笺纸书写的信件,必定是寄给心中最重要的人——它承载着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意趣与情感表达。总体来看,《梅鉴》打破了传统图书出版的边界,让梅文化从书页延伸出更为丰富的意涵,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带来了新的探索。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