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铜神树遇见红沙发:童书里的文化遗产会说话
2025-07-25 17:27
7月的山城热浪翻滚,却挡不住书香弥漫。在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中央序厅进门处,一抹醒目的“红沙发”正等待着与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展开跨越三千年的对话。7月25日下午,这场主题为“小视角里的大文明”的对谈,揭开了儿童文学创作的新篇章——如何让沉睡千年的文物,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活”过来。
▲活动现场。记者 李雨恒 摄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家将目光投向了古老而厚重的文化遗产领域。这一转变,不仅为儿童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更让孩子们有机会在阅读中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考古发现,因其神秘莫测的魅力和独特的历史价值,成为了众多作家笔下的灵感源泉。重庆儿童文学作家李姗姗的《青铜神树》便是这一创作潮流中的杰出代表。这部以三星堆文物修复为主题、科技考古为背景的现实主义题材儿童小说,巧妙地将儿童成长与重大叙事相融合,在儿童文学创作领域中独树一帜。
在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中,如何以少儿语境生动呈现文化遗产,成为了作家们探索的关键方向。一方面,作家们深知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关注他们的兴趣点与内心世界。孩子们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对冒险和探索有着天然的渴望。另一方面,作家们在创作中注重将文化遗产中的知识与精神内涵巧妙地融入故事之中。如何让文化遗产“活”在成长故事里?在全民阅读“红沙发”访谈活动的大框架下,这一场对谈活动具有深远意义。
▲活动现场。记者 李雨恒 摄
本场对谈邀请了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原主任高洪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刘志岩,《青铜神树》作者、儿童文学作家李姗姗等嘉宾,以《青铜神树》为依托,畅谈少儿主题出版叙事创新与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共启一场阅读与思想对话。
《青铜神树》的创作故事本身就像一场考古发掘。李姗姗花了5年时间深入三星堆,跟着修复师上班,看他们用最先进的CT技术“诊断”文物,用最传统的工艺“治疗”伤痕。“最打动我的是修复师们的一句话:‘我们不是在修复文物,而是在修复时间。’”她说,“我想把这种敬畏传递给孩子们。”
谈及一直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的初衷,李姗姗感慨道:“现在的孩子特别累,家长管得特别严。他们的时间被切割精细到用几分钟计算,但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却有待提高。我们身边多了不少‘温室宝宝’,而考古是一项最能锤炼人的意志的活动,重在坚持。”对待写作执着而坚持,正是希望出版社相中李姗姗这位作者的原因,“我们信任一位年轻作家,就是要看他(她)的创作状态和成长性。李姗姗到三星堆采访、调研、写作这部作品前后用了5年时间。所以她能讲好、讲活这个故事。”希望出版社社长王琦这样说。
“儿童文学作家是长寿的事业。”高洪波眼中闪着温和的笑意,像看着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他希望李姗姗能成为考古方面的专家,持续不断地在儿童文学的园地里耕耘。
据了解,7月25日至28日,全民阅读“红沙发”系列访谈活动将持续在“红沙发”展台举行。访谈议题丰富多元,紧密契合时代脉搏,全面覆盖出版热点。内容既包含阅读与科技交融的前沿探讨,如“数字时代为何仍要捧起文字”“科幻文学该向何处”“AI时代的国际传播”;也涵盖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精彩主题,例如“《京剧大典》:京剧艺术的‘纸上博物馆’”“儿童小说让考古‘活’在成长的故事里”;同时关注日常阅读实践,设置如“新华书店如何成为日常阅读新空间”“让阅读成为改变人生的密码”等贴近读者的议题。除上述嘉宾外,系列访谈嘉宾阵容还包括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院长李广益等学者,同时特邀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张保国、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及插画家毕然等,他们将以其真实经历为访谈注入震撼人心的力量。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