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行拳如春蚕!重庆武林高手摘得国际大赛冠军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李晟 实习生 胡思佳

2025-07-18 18:30

一记“春蚕吐丝”如柔云卷浪,一手“金‘蚕’脱壳”似惊雷乍破。海南省海口市体育馆中央,钟茗柯身若游龙,将蚕门肘桩拳的柔韧与刚猛凝于方寸之间。收势未定,满堂喝彩已如潮涌——这不仅是女子青年组传统拳术的金牌时刻,更拉开了重庆武术——江津蚕门父女双星闪耀国际赛场的序幕。

与她同登巅峰的,是父亲钟旭峰。这位蚕门武术第八代传人在男子中年组赛场,以凌厉肘法劈开夺冠之路。当两枚金牌在父女胸前交映生辉,“全国武术之乡”江津创造了历史:首次有父女在国际武术大赛中同摘双金。

近日,2025年第五届海南国际武术大赛开赛,这次大赛云集全球29个国家及地区182支劲旅,近1600名武者共逐武林至高荣誉。江津区武术协会精兵尽出,8名健儿以7金、13银、3铜的辉煌战绩震撼赛场。

蚕门武术究竟有啥秘诀可以在国际大赛中摘冠,这门非遗武术又走过了怎样的传承之路?7月18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重庆古拳法闪耀国际赛场

钟氏父女在国际大赛上登顶的征途,是蚕门武术300年底蕴的当代绽放。

首战传统拳术擂台,父女同源异彩的演绎令全场叫好声不断。

钟旭峰一套蚕门肘桩拳,肘击如霹雳破空,身法似灵蛇入草,刚猛气劲中暗含蚕丝般的连绵后势;女儿钟茗柯则深得“柔中寓刚”精髓,看似行云流水的动作间,寸劲吞吐如春蚕噬叶,于无声处蕴惊雷。两套同宗拳法,一刚一柔交相辉映,双双折桂。

传奇在后续赛场中持续书写。

兵器较量中,钟旭峰手持蚕门独门兵器“五魂拐”惊艳亮相。这形制奇特的兵刃在他手中化作游走毒龙,点、戳、绞、缠的刁钻技法完全颠覆常规器械认知,最终问鼎双器械项目冠军。

而在汇聚全球高手的太极拳八法五步赛场,钟茗柯将蚕门内功心法融入太极意境。其动作轻灵若羽拂碧水,沉稳如磐石镇洪涛,刚柔相济的独特演绎力压群雄,再夺一金。

四枚沉甸金牌,为江津“武术之乡”的丰碑镌刻下全新的注脚。

历时300年淬炼出重庆特色武学

谈及蚕,人们往往首先联想到的是它那悠然自得的模样,缓缓爬行在桑叶上,悠然地啃食着。然而,蚕其实并非总是这般温顺。

在海南横扫国际赛场的蚕门武术,其招式灵魂就源自桑叶间默默吐丝的春蚕——

吐丝时连绵不绝的韧劲,遇险时蜷缩蓄势的机敏,化蛹时破茧重生的刚毅……钟旭峰说,清代时,蚕门武术的传人观蚕之态,以蚕形为基,融汇人体经络运行之妙与百家武学精髓,创出这独步天下的象形拳种。

历经300年淬炼,蚕门武术已铸就完备体系。

拳经总纲阐释“以意为先,气运丹田”的核心理念;武架锤炼实战杀招,讲究“出招不现影,专攻胸三角”;文架修养心性内力,追求“沉肩坠肘,顺其自然”。更独创五魂拐等奇门兵器,辅以蚕门正骨医药秘术,真正实现“养战一体”。

第八代传人钟旭峰自幼浸润此道:“父亲为诱我习武,常扮蚕虫做怪相。那扭曲的脸部动作看似滑稽,实为活化面部经络的秘法。”

同时,钟旭峰也道出了蚕门拳法的真谛:“行拳需如春蚕吐丝,劲力绵绵不绝。脚踏丁八步,三盘桩法变幻莫测,窝身侧扁间暗藏杀机。”

从家族秘技到养生武学

这门曾深锁庭院的武术绝学,曾走过荆棘密布的传承之路。

因动作古朴凌厉,行拳常逆常规武术原理,蚕门武术昔年曾被视作“旁门左道”,“先祖为保技艺纯粹,立下森严门规,仅限一脉单传。”钟旭峰说,直至第四代宗师钟腾龙,这位武医双绝的奇才云游四海,博采众长,将本门拳架、心法、器械、医药熔铸一炉,终使蚕门武术体系臻于大成。

2014年,蚕门武术被列入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为了让这门古老的武术能更好地传承下去,钟旭峰化身“破茧者”。他敏锐发掘蚕门武术的现代健康密码——独创“蚕门四仿”养生拳法。此拳精准模拟春蚕吐丝、蠕动、蜕皮等姿态,针对现代人劳损最剧的脸、颈、腹、腰区域设计动作。

有效果吗?

钟旭峰成为了活招牌——虽已年近五旬,却面容光润如青年。

在如今传承蚕门武术的峨嵋功夫馆,白发白领同场习练的景象已成常态。古法训练与现代健康需求在此完美交融:年轻武者锤炼“武架”搏击之术,都市人群则通过“文架”与“四仿”调养身心。

当钟氏父女在聚光灯下高举金牌,闪耀的不仅是个人的荣光,更是蚕门武术这一度隐秘于巴渝山水的古老智慧破茧成蝶的璀璨时刻。从深宅院落的家族秘技到国际赛场的夺金传奇,蚕门武术以其独特的象形哲学与实战效能,印证了重庆民间传统武术在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审核: 吴国红 主编:聂晶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