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古籍让南川老书店“浮出水面”,万卷楼历经三代人卖书82载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兰世秋

2025-07-18 11:37

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即将在渝启幕,巴渝大地处处书香四溢。

▲南川区档案馆近日征集到的线装古籍《书经》。

时光回溯,100多年前的南川城,同样深受书香浸染。7月18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从南川区档案馆获悉,该馆近日征集到一套线装古籍,让清代一家名为“万卷楼”的书店“浮出水面”。

万卷楼创办于151年前

南川区档案馆馆长胡雪岚向记者介绍,这套古籍名为《书经》,共6卷,单本尺寸为23.2厘米×15厘米。《书经》即《尚书》,由先秦诸子所著,是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了解上古历史的基础文献。

记者看到,南川区档案馆征集到的这套《书经》为木刻版,宣纸印刷,虽色泽泛黄、纸张略有残破,但字迹依旧清晰。

“这套古籍发行于1900年左右,书中一行‘川东万卷楼新镌,开设南川城发售’的文字,透露出此书是由万卷楼书店印刷并售卖。”胡雪岚说。

▲古籍内页印有“川东万卷楼新镌,开设南川城发售”的文字。

那么,这家万卷楼书店建于何时?又是由何人所建?

根据上世纪90年代的《南川县志》记载,万卷楼又名黄书铺,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江北县人黄绍文来到南川县城创办,距今已有151年。而“黄书铺”的店名应是来自黄绍文的姓氏。万卷楼历经三代共82年,直到1956年才停办。

主营《三字经》等线装书

一家书店前后营业了82年的时间,并且连传三代,堪称书店中的“老字号”。

这近百年的书香传承,与万卷楼的创始人黄绍文不无关系。这位黄绍文又有着怎样的经历?

胡雪岚介绍,为了解万卷楼更详细的信息,他们查询了很多文献资料,最终在一本《黄氏族谱》中找到了答案。

根据《黄氏族谱》记录,黄绍文一族在湖广填四川时迁居重庆江北县。经过反复考察后,颇具经商头脑的黄绍文在南川县城最为繁华的中和街和后街拥有了两个门市,有些文化的他将经营的商号命名为“万卷楼”,主要经营《三字经》等线装书和一般木刻印刷业务,生意非常兴隆。

主营《三字经》等线装书,由此可见黄绍文对传统文化非常重视。

把书卖到贵州道真等地

黄绍文及其家人颇具开拓精神。胡雪岚称,万卷楼的书籍不但在南川畅销,还开展跨省经营。

“在当时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况下,骡马驮着重重的书籍,从南川中和街出发,出东门,经大铺子,到观音岩驿站,跨过马嘴关,万卷楼将书籍远销至贵州省道真、正安、桐梓等县城。”

从1874年始建,至1956年停办,经历三代人,万卷楼经营了82载春秋。胡雪岚表示,和万卷楼同时期的书店,在南川先后有7家,万卷楼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家,这也说明南川人历来就有爱读书的风尚。“作为已经消失了的‘老字号’,万卷楼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开放的经营理念、对书籍的普及推广,如同其商号名一样,至今仍历久弥香。”胡雪岚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南川的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区图书馆、南川新华书店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服务,将书香送到群众家门口;知识书城等特色书店四处开花,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助力全民阅读推广。

据悉,该区还将陆续开展全国“新时代儿歌创作与传播工程”、《光影中的名著》惠民主题电影展播、金山云听有声阅读、“渝好品读”品牌推广等重点活动,进一步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本文图片由南川区档案馆提供)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审核: 吴国红 主编:聂晶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