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象”为舟游弋形神之间,冯东东作品展启幕
2025-05-18 19:19
以“心象”为舟,游弋于形神之间;以“游踪”为径,对历代经典进行现代诠释……5月17日,“心象游踪——冯东东作品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幕,展出冯东东精品力作约240件,生动呈现其独特的艺术面貌和独到的艺术哲思。
走进展厅,本次展览由重庆大学、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主办,展出了冯东东早期至最近的作品,题材涵盖人物、花鸟和山水,技法囊括工笔、水墨、没骨、线描。每一件作品都讲述着画家不同状态的显象,展现了他对自我与世界的持续探索。
▲展览开幕式。记者 韩毅 摄
其中,在工笔画中,冯东东强调绘画中的耐读性,巧妙地利用形象和色彩,营造出了充满浓厚诗意的氛围,使得形象在空间中带着若隐若现的趣味。
在水墨画,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冯东东展现出突破框架的视觉与独特的艺术气质——在叠加的笔触中释放精神,追求水墨语言和中国画材料本身的张力,既有可追溯的根源,又与当代审美理念契合。
在人物画,冯东东则通过对人物脸部微表情审慎、思辨性的处理,既抵达了主观的真实,又超然于客观的尺度,进而深刻地表明了一种非常主观真实的存在,使观众在观赏时无须在意画面中可能对人物所设定的文化空间属性,就能更加自由地将自我“带入”充满情绪氛围的臆造空间中。
▲展览现场。记者 韩毅 摄
这些展览作品还特别注重,以自我内心的状态,映射对当代文化精神最深切的抒怀,并用丰富的笔墨表现出不可言说的艺术力量。
“我试图创造一种源发自传统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的时空意识和画面语言,去重新激活被层层叠叠的知识及社会生活沉淀物所掩盖起来的知觉世界,不断尝试古人的绘画语言和经验,将个人化的观察方式、表达方法等,注入不同的绘画题材中,构建自己的空间语境。在与传统与自然共时、共创、共融的存在关系中,用独立的感官去塑造和递进绘画的创新。”冯东东表示。冯东东现为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重庆工笔画学会副会长、重庆青年美协副主席。
▲展览现场。记者 韩毅 摄
开幕式上,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蒋华林表示,冯东东的本次个展,在当代中国画艺术中,搭建起了传统与现代、实验与探索、艺术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对话桥梁。他以“心象”为舟,游弋于形神之间;以“游踪”为径,既对传统艺术进行深情回眸,也对历代经典进行现代诠释。
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馆长(院长)王发荣称,冯东东本次展出的两百余件作品,是艺术家心灵意象的外现,也是意识流淌的时空舞台。本次展览以“心象游踪”为主题,恰是冯东东老师艺术追求的凝练概括。“心象”指向其创作中对内在世界的深度挖掘。“游踪”则展现了他在艺术长河中的探索轨迹。
▲展览现场。记者 韩毅 摄
中国美协理事、重庆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魏东表示,冯东东的创作,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同时汲取西方艺术史的元素。他的作品无论工笔还是水墨,均意在洞察其中的深邃之处,揭示着人与自然之间互为维系的关系。本次展览不仅是冯东东创作生涯重要的阶段性总结,同时也向人们展现了古老画种的当代魅力。
《美术》杂志编辑张冰纨则认为,冯东东的实践始终贯穿着两条重要线索:其一,是对"心象"美学的深度开掘,将中国画论中的“立象以尽意”,转化为当代视觉语法。其二,是以开放性的表现题材,积极探索多元文化对话的可能。其创作以唐宋工笔写实传统为根基,将文人画的写意精神与西方现代艺术的超现实元素,进行了有效融合。
据悉,本次展览的展期将持续到5月25日,向公众免费开放。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