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5·18|百年洋楼“新生”,法国领事馆旧址首展迎市民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李晟

2025-05-18 16:43

夏阳斜照,渝中区南纪门凤凰台35号的一栋黄色洋楼在时光中静默如诗。

历经127载风雨,这座融合法兰西浪漫与东方俊秀的法国领事馆旧址,经过全封闭修复,终以“修旧如旧”之姿重现风华。

▲修缮完毕的法国领事馆旧址外观。渝中区博物馆供图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这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用一场“笔触绘母城·时光刻建筑——欧阳桦钢笔画作品展”,正式敞开对外开放的大门。

渝中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是一栋建筑的涅槃重生,更是一段城市记忆的鲜活延续,市民可循着青石板老街,踏入百年领事巷,在修复一新的壁炉、木雕与卷拱间,聆听中西文明碰撞的时代回响。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欧阳桦教授笔下的法国领事馆旧址。渝中区博物馆供图

百年老建筑里探寻中西合璧建筑的独有风姿

走近法国领事馆旧址,遍布整栋房屋的卷拱让这栋老房子充满了法兰西的浪漫风情,而小青瓦搭建而成的歇山式屋顶,又让它带上了一丝娇俏的东方色彩。

百余年时光里,这栋老建筑一直优雅地矗立在这里,如同它的地名——凤凰台一样,让人过目不忘。

“不论是在百年前还是如今的重庆城,兼具法国浪漫与中国俊秀的法国领事馆,都是这座城市里的美景。”渝中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虽然外观保存相对完整,但在修缮工程实施之前,这栋老房子的内部,已经满是沧桑。

彼时,由于年久失修,洋房的木制栏杆已经出现了一条条清晰的裂缝,室内的壁炉也被废弃封堵,小青瓦的屋顶因为久未修补,已经无法抵挡雨水,就连老洋房上那一处处带有西式风格的雕塑,也在岁月的流逝中无可避免地出现了风化。

“它不仅是外交场所,更是重庆近现代史的见证者。”据渝中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1890年,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把重庆列为通商口岸。1894年,法国官员到重庆考察设立领事馆。1896年2月,清政府与法国议定,允许法国在重庆设立领事馆。1896年3月26日,法国驻渝总领事馆正式开建,任命原驻汉口副领事哈士为重庆首任领事。

当时的法国驻渝领事馆负责管辖四川、贵州、甘肃、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的交涉、通商和法国侨民事务。

1898年,法国领事馆完工,自此,这栋风情万种的老建筑,开始担负起它的历史使命,见证着重庆的近现代史。

新中国成立后,这栋建筑历经幼儿园、缝纫车间等身份变迁,内部结构饱受岁月侵蚀,但外观始终保持着优雅的轮廓,宛如凤凰台上永不褪色的“历史名片”。

▲修缮完毕的法国领事馆旧址内部。渝中区博物馆供图

匠心复刻时光展现修旧如旧的技艺传承

当年法国人在建造这栋洋楼时,造型是西式风格,施工则使用中国特色,“单从建筑工艺上看,法国领事馆旧址是重庆近百年历史上非常具有中西合璧代表性的老建筑。”参与法国领事馆旧址修缮工程的总工程师陈祖林说。

为了保持建筑原貌,法国领事馆旧址修复全部按照一个世纪前的建筑理念,面对木构腐朽、屋顶渗漏、雕塑风化等难题,团队严格遵循“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则,拒绝使用现代水泥,转而以糯米、石灰与头发混合的传统黏合剂修补外墙;缺损的木构件经编号登记后,或加固留存,或按百年前工艺复刻;壁炉、雕花门楣等细节均以史料为据,逐一还原。

最艰巨的挑战在于,平衡保护与修复。顶层曾被杂物堆满的天棚,清理后露出原始木梁;封堵的壁炉重新疏通,深褐色楼梯的裂缝被细密填补。就连风化严重的西式雕塑,也通过3D扫描与手工雕琢实现“无损修复”。

“每一处修补都要让后人看出历史的层次。”陈祖林说。半年全封闭施工,让这栋老建筑悄然褪去沧桑,却未丢失一丝岁月质感。

▲市民正在正式对外开放的法国领事馆旧址中观展。渝中区博物馆供图

首展锁定钢笔画中的重庆老建筑

在法国领事馆旧址焕新开放之际,一场名为“笔触绘母城·时光刻建筑”的钢笔画展同步启幕,展览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欧阳桦教授倾力呈现,70余幅钢笔画手稿以黑白线条为媒介,将山城的建筑肌理与历史魂魄凝于纸面。这场展览不仅是对建筑美学的致敬,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城市记忆对话。

展览分为“山地街区”“历史建筑”“抗战印迹”三大篇章,每一幅作品皆是建筑学者与艺术家的双重凝视。欧阳桦教授以建筑学者的严谨与艺术家的浪漫,将吊脚楼的烟火人间、历史街区的岁月肌理、抗战建筑的庄严脊梁,定格为永恒的视觉史诗。

这些凝固时光的建筑图卷,既是砖石结构的解构学样本,更是一座城市集体记忆的活态档案。这些穿越时空的建筑肖像,既是大众对城市文脉的深情凝视,更是对重庆城市精神的当代诠释。

▲市民正在正式对外开放的法国领事馆旧址中观展。渝中区博物馆供图

展览现场,市民陈东华在钢笔绘就的《法国领事馆旧址》前驻足良久。画中卷拱门廊的阴影如时光褶皱,歇山式屋顶的瓦楞排列似历史年轮,西式壁炉与中式雕花木门的细节皆以极精密的交叉线呈现。“我小时候常在这里跑闹,如今画里的场景和记忆一模一样。”陈东华说,“这些画让老建筑‘活’了过来,它们不再是冰冷的砖瓦,而宛若一位正在讲故事的老人。”

渝中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从1896年到2023年,法国领事馆旧址的百年变迁,映射着一座城市的开放与坚守。修缮不仅让建筑重生,更让历史可触可感。这座“新生”的百年洋楼,正以静谧之姿,向世界讲述重庆的开放往事与文脉传承。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杨潇   审核: 吴国红 主编:聂晶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