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5·18|神鸟挂件、永川龙盲盒……第五届“巴山蜀水”川渝博物馆文创展开展
2025-05-17 12:41
5月17日清晨,夜雨未歇,重庆人民广场上却已经人潮涌动,市民排着队、打着伞等着挑选自己喜欢的文创好物。当天上午,“文汇川渝 创享未来”——第五届“巴山蜀水”川渝博物馆文创展正式开展。
作为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系列活动之一,本次展览由重庆市文物局与四川省文物局联合主办,汇聚了川渝两地50余家博物馆、近600种文创产品,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集文化、创意于一体的文化消费盛宴。展览将持续至5月18日,市民可前往重庆人民广场,在“逛集”“淘货”“盖章”的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川渝文创如何让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美美与共。
▲现场人气火爆。记者 齐岚森 摄
近600种文创供给丰富
文创展由“重庆市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三峡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创意产业联盟”三个组团构成。从承载巴渝文明的“三峡渝礼”到彰显古蜀魅力的“青铜啾”系列,从革命历史题材的红色文创到自然科普类的恐龙盲盒,展区内琳琅满目,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围观,沉浸式感受川渝文化的多元脉络。
▲现场人气火爆。记者 齐岚森 摄
展览现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重博宝贝毛绒挂件系列·神鸟”成为焦点,呆萌的神鸟造型搭配按压式鸟鸣声装置,让古老文物“活”出童趣,让不少市民反复按压聆听,笑意盎然;重庆自然博物馆的“永川龙手办模型”则凭借国内首款恐龙主题盲盒的独特定位,吸引家长与孩子组团“拆盲盒”,该模型以重庆出土的上游永川龙为原型,兼具科学顾问全程指导与潮玩设计,让史前巨兽化作手可把玩的“文化使者”;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看今朝浮雕流沙冰箱贴”将历史建筑转化为可随身携带的立体风景,粉金流沙与翠绿浮雕交相辉映,让不少市民感慨把红色记忆“贴”进生活。
四川展区同样亮点纷呈,四川博物院的“芙蓉花瓣金碗系列”将宋代金碗的典雅轮廓转化为冰箱贴,让“高贵不贵”的文化消费触手可及;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啾”系列,将青铜面具元素萌化为歪头小鸟造型,夸张的“表情包式”设计让严肃的古蜀文明一秒活泼。
▲现场展出的精美文创展品。记者 齐岚森 摄
爆款文创圈粉无数
8点51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就率先“开张”。市民李欣倩上班途中路过展区,立马下单购买了井盐金属书签,李欣倩表示,精致的文创产品太多了,自己赶着上班来不及精挑细选,准备趁着中午休息的时候再来“淘宝”。
“这是毛绒眼镜布挂件,这是年画册,还有这个杯子,我也很满意。”不到10点,市民周艺娜的背包已经装得鼓鼓囊囊,接受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她一件一件地从包里掏出自己精心挑选的文创产品介绍个不停。
三星堆博物馆展区无疑是现场最热闹的展区之一,甚至展品还没摆放完毕,付款成功的提示音就已经不断响起。据介绍,该展区带来了21种文创产品,截至12:10分,已经卖了56单近3000块钱,青铜啾毛绒玩具、鹰形铜铃毛绒挂件、变脸金属冰箱贴等最受欢迎。
▲现场展出的精美文创展品。记者 齐岚森 摄
集章打卡热度不歇
除了静态展陈,现场特别设置的印章打卡区也颇具人气。市民游客观众手持集章卡穿梭于各博物馆展位,收集代表三星堆青铜神树、三峡悬棺、红岩旧址等元素的特色印章,在趣味互动中解锁文物背后的故事。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不仅是成果展示,更是川渝博物馆“品牌共建、资源共聚、平台共享”的重要平台。“五年来,川渝两地博物馆文化创意工作飞速发展,通过IP授权、联名开发等模式,形成‘百花齐放’的文创生态,如三峡文化创意产业联盟联动25家机构,四川文旅创意产业联盟则集结23家博物馆,大家都在推动川渝文创‘走出去’。”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川渝两地地缘相近、文缘相通,通过文创展这一平台,川渝两地的博物馆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进一步加强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川渝文化共同繁荣。
无论是冰箱贴、毛绒挂件还是T恤,每一件文创都是打开川渝文化的钥匙,让历史可触摸、可消费、可传播。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