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编钟唤醒巴渝之夜,舞剧《乐和长歌》在施光南大剧院上演
2025-05-14 22:01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楚人的音律与情怀如何交织出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5月14日晚,在重庆施光南大剧院上演的舞剧《乐和长歌》会告诉你答案。舞有楚风、乐有楚声、形有楚韵,当大幕拉开,历史与当下碰撞出的悠悠长鸣,令现场观众沉醉。5月15日晚,这场楚文化的盛宴将在施光南大剧院继续上演。
19时30分,剧场灯光渐暗,一阵鼓声率先响起,越来越快的节奏,“咚咚”敲在观众的心上,让原本有些嘈杂的剧院一下子静下来。随后,青铜编钟的清越之音响起,1:1复刻自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在舞台中央出现,楚地礼乐文明的庄重与神秘,在现代舞台科技的加持下重获新生。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乐和长歌》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演艺集团出品,以春秋战国时期“和国”与“乐国”的传奇故事为主线,串联起权力博弈、人性抉择与和平祈愿的宏大主题。主演黄琛迪(饰和成)、杨春莹(饰希音)、林晖莛(饰戈启)尚未登场,仅是舞台上流转的楚式图腾——振翅的凤凰、神秘的傩面,便已将观众带入那个“钟鸣鼎食”与“金戈铁马”并存的时代。
舞剧开篇,在《火与凤鸟》的血色帷幕下,和成从昏迷中苏醒,记忆碎片随火焰状的灯光炸裂,刺客突袭、母后殒命、编钟碎裂,剧情紧凑而有看点。男子群舞《战舞》中,演员们踏歌而舞,足尖如剑刃出鞘,双臂挥舞似千军万马,楚地战士的剽悍雄风在剧烈的鼓点中扑面而来。
画风一转,女子群舞《魅影》中,舞者手持旌羽,身着紫色华服,翘袖折腰间水袖轻甩,勾勒出楚舞的婉约柔美。而当希音一袭红衣闯入深宫,红色朱砂勾勒的眼尾在灯光下灼灼似火,她的每一个旋转都暗藏内心的挣扎,既是乐国献来的舞伎,又是藏有秘密的复仇者,服装色彩与肢体语言的双重隐喻,让角色的复杂人性呼之欲出。
最令人惊叹的是本剧对傩巫文化的呈现,戴着青铜傩面的祭司踏月而舞,祈福驱邪的巫舞动作与现代编舞融合,壮丽又神秘。而当凤鸟图腾化作母亲的幻影,在和成头顶振翅翱翔,全息投影与真人舞蹈的虚实互动,让楚人的“泛神信仰”不再是史书中的文字,而是触手可及的神话意境。
记者注意到,舞剧的旋律也颇具荆楚风格。尤其是下篇《春与编钟》中,古老的祭祀歌谣与编钟的余韵形成千年共振,让记者身旁的不少观众闭眼聆听,仿佛看见2000年前的楚人正踏歌于江汉之滨。
从编钟的青铜之光到水袖的流转之美,从权谋博弈的紧张到人性救赎的温情,《乐和长歌》用120分钟证明,当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碰撞,便能绽放出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