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文化强市建设高质量推进,重庆市文联多措并举扶持“文艺两新”
2025-05-08 20:56
“‘文艺两新’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新生事物蓬勃昂扬的‘新’,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为全市‘文艺两新’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更为有效地助力现代化新重庆文化强市建设高质量推进。”5月8日,2025年重庆市文联“文艺两新”工作会议召开,接受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阳奎兴如是说。
▲5月8日,重庆市文联会议厅,重庆市文联文艺两新工作会现场。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当今时代,大量涌现的“文艺两新”已成为文艺创作生产的重要有生力量。那么,重庆“文艺两新”现状怎样?“文艺两新”工作该怎么做?本次工作会议正是围绕相关议题展开。记者获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市各级各类新文艺组织共38409个、新文艺群体30余万人,市文联将多措并举对“文艺两新”予以扶持。
“文艺两新”持续繁荣重庆文化生活
“文艺两新”即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其中,新文艺组织指没有财政拨款或机构编制,在民政、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文艺领域社会组织,包括从事文化艺术创作生产及其他文化艺术活动的社会团体、社会中介、培训机构、基金会等法人组织,如各类艺术团、演艺公司、美术设计公司、影视传媒公司、艺术工作室等;新文艺群体则是指在财政预算外和体制外从事文化艺术创作、生产、组织、中介、培训工作的自然人和个体工商户,如各类网络作家、签约文艺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等。
“‘文艺两新’的业务内容涉及创作、生产、交流、推广、销售服务等各环节,创作门类覆盖文学、戏剧、电影、电视、美术、摄影、书法、音乐、舞蹈、曲艺、民间文艺、群众文化等,几乎涵盖了文艺全领域,渗透到各方面。”阳奎兴介绍,截至2024年底,我市“文艺两新”包括38409个组织、30余万人,呈现出数量庞大、跨界融合度高、集聚效应凸显、迭代更新快和服务方式多元五大特点。
如此数量庞大的“文艺两新”,有效地充实了重庆文艺人才队伍,为文化强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重庆文化生活的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文艺两新”不断突破传统文艺组织文艺类型壁垒,更多以市场需求为动力并与文化旅游融合,也让各文艺门类间交叉、融合、扩展更加突出,不拘一格。
比如,活跃在九龙坡的网络作家群体,创下了2024年有36部作品实现影视作品转化的成绩,其中,九鹭非香创作改编的电视剧《与凤行》创全国省级卫视、微博剧集影响力热播榜等多个收视率第一、电影《岁岁平安》入围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网络短剧作品充值金额上亿元。
再如,在最近爆红的荣昌,其安陶小镇被授予“重庆市‘文艺两新’实践培育基地”,小镇建有陶宝古街、陶博物馆、大师工作室等,拥有从事陶艺工作为主的新文艺组织154家,新文艺群体2004人,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陶工业产品每年产值近100亿元,陶工艺产品每年产值约5亿元。
多措并举护航“文艺两新”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市‘文艺两新’态势蓬勃,但也必须看到,‘新’意味着一些方面还不够成熟、健全,也就存在发展进步空间。”阳奎兴表示,某种意义讲,“文艺两新”工作在倒逼文联工作思维、理念、能力和体系的重构,是全市文艺力量新的重组、凝聚、激发,需要更好地团结引领、促进融合。
为此,市文联将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成效,工作向基层文艺工作者倾斜,用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使“文艺两新”有更多获得感和归属感。要加强联络,加强对“文艺两新”的团结引导,把千千万万文艺从业者、爱好者凝聚起来,把文艺战线的力量发动起来,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创作能量激发出来,推动文艺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为了将工作落到实处,本次会议上,《重庆市文联服务扶持“文艺两新”十条工作措施》正式公布。
具体而言,主要有建立会员发展直通车,吸收、培养符合条件的新文艺群体进入市级文艺家协会,重点培养骨干人员,不断壮大各艺术门类新文艺群体会员队伍;建立“文艺两新”人才联动培养机制,把“文艺两新”人才培养纳入文联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和中青年文艺人才成长计划;设立“文艺两新”专项扶持基金,解决创作经费不足、资源狭窄等困难,引导“文艺两新”参与重大主题创作、文艺“繁花”计划,提高原创能力,力争催生一批渝派“大剧”“大片”“大戏”“大作”。
同时,还要全面开展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优化申报条件,规范评审程序,建立健全客观科学界定评价标准体系;利用市文联美术馆、艺术广场等场地开展“文艺集市”活动,与相关机构联合搭建文艺作品交易平台,组织推荐优秀“文艺两新”作品进入“文艺集市”和交易平台,每年专题举办新文艺群体优秀作品展演活动,为“文艺两新”搭建专门展示平台;加大对“文艺两新”先进典型的挖掘、推介和表彰力度;成立市文联文艺维权工作委员会,开展文艺法律志愿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文艺两新”解决维权问题,密切关注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文艺两新”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等等。
“总体来说,市文联将致力于为‘文艺两新’努力搭平台、尽力建舞台、合力设讲台。在开展‘文艺两新’工作时,不断探索新思维、找到新方法、注入新活力,多措并举,将广大‘文艺两新’紧密团结起来,为现代化新重庆文化强市建设贡献力量。”阳奎兴表示。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