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重庆”风景“读”好
2025-05-07 20:48
“十佳最美书店”“十佳全民阅读点灯人”“十佳全民阅读推广示范单位”……建设“书香重庆”,传扬阅读之美,5月7日,2025年“书香重庆·全民阅读盛典”亮相,2024年“书香重庆”全民阅读系列推荐活动获奖名单正式发布,7大类别的奖项花落各家,“书香重庆”风景“读”好。
▲2025年“书香重庆·全民阅读盛典”现场。记者 尹诗语 摄
奖励先进典型,助力“书香重庆”深入推进
本次全民阅读系列推荐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开展。具体来看,五洲书店等10家书店获选“十佳最美书店”;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图书馆等10家单位获选“十佳全民阅读推广示范单位”;沙坪坝区歌乐山街道高店子社区等10家单位获选“十佳书香社区(乡村)”;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周鹊虹等10人获选“十佳全民阅读点灯人”;重庆新华出版集团《中国式现代化“六观”丛书》等20种图书获选“二十佳渝版渝创渝事图书”;西南大学图书馆古韵流传文化空间等10个阅读空间获选“十佳最美阅读空间”;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等10个阅读空间获选“提名十佳最美阅读空间”;“书畅渝北”全民阅读推广进基层等30个项目获选“优秀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同时,现场还公布了2024重庆市“新时代乡村阅读季”获奖名单。
“刚刚过去的4月,是重庆市第五个全民阅读月,今天我们举行简朴而隆重的盛典,总结和展示过去一年全市全民阅读工作的丰硕成果,也对相关单位和阅读推广人、阅读爱好者,以及图书出版界同仁致以节日般的祝贺。”盛典现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马然希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已连续12年就全民阅读工作作出部署,“让一座城爱上阅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始终将全民阅读作为文化强市建设的核心工程之一,通过‘书香重庆’阅读主题会展、阅读促进计划、阅读全民行动、百馆千店万架建设等举措,持续推进全民阅读工作。”
▲活动现场。观众正在认真聆听。记者 尹诗语 摄
“书香重庆”建设,是现代化新重庆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一环。“书香重庆”高质量推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民阅读服务体系的持续建设。据介绍,在设施建设方面,我市百家图书馆、千家实体书店、万个城乡社区和单位的书屋书架建设已覆盖城乡,公共图书馆一级馆率达到了90.7%;新华书店遍布全市、深入基层;西西弗书店布局全国80多个城市,成为全国最大的连锁实体书店,涌现出五洲书店、精典书店、时光里书店、新山书屋等一大批特色创意书店;各类公共阅读空间的形式和使用效能大幅提升,常态化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开展。
▲4月23日,沙坪坝区重庆图书馆自修室,座无虚席。(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孙凯芳
城市因阅读而美丽,生活因阅读而美好。目前,我市出版战线正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出版工作从单一的面向出版物转型为面向读者、面向阅读和面向阅读消费行为;阅读工作战线正努力推动建设融合阅读新生态、构建共同阅读新场景、培育终身阅读新风尚。“要努力让阅读成为一种城市氛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马然希介绍,据统计,2024年,全市开展了近1万场丰富多彩的各类阅读活动。其中,陆海讲读堂、巴渝书市、怀旧书集等全民阅读品牌活动深受读者欢迎,它们共同构筑起现代化新重庆一道靓丽的书香风景线。
以数据为尺,丈量重庆阅读的深度
盛典上,西南大学公共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魏勇发布了《重庆市2024年度全民阅读指数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我市全民阅读工作、“书香重庆”建设成效显著。
本次调查基于《重庆市全民阅读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中的相关维度,围绕成年居民和中小学生群体分别进行。报告显示,2024年我市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持续攀升,达到92.09%,较2023年增长0.06%;数字阅读率94.14%,纸质阅读率85.70%。就阅读时长来看,我市成年居民日均阅读54.82分钟,较2023年增长15.02分钟。值得注意的是,在纸质阅读遭遇挑战的今天,我市成年居民阅读量与藏书量呈现双增长。其中,2024年,成年居民年均阅读6.22本书籍,较2023年增长1.46本;人均家庭藏书35.29本,较2023年增长3.29本。
▲《重庆市2024年度全民阅读指数调查报告》发布。记者 尹诗语 摄
我市城乡阅读持续均衡发展,城乡综合阅读率差距缩小至8.30%(较2023年减少0.9%),城市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94.62%(较2023年增长0.04%)、乡村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86.31%(较2023年增长0.07%)。
中小学生是全民阅读中重要的主体,本次调查重点围绕我市中小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三个方面进行。报告显示,我市中小学生“爱读书”氛围更加浓厚:中小学生综合课外阅读率94.06%。中小学生日均课外阅读时间35.33分钟,较2023年增长1.62分钟。高中(中职)学生日均课外阅读时长42.78分钟,居各学段之首。中小学生上学期人均购纸质课外书6.94本(较2023年增长0.06本),城镇中小学生人均购纸质课外书7.24本(较2023年增长0.10本),农村中小学生人均购纸质课外书6.02本(较2023年增长0.04本)。
▲江北区图书馆鸿恩寺馆,市民在图书馆里学习、阅读。(资料图片)记者 刘力 摄
同时,“读好书”导向日益鲜明。报告显示,我市中小学生最喜爱纸质图书,书名或内容是购书首要因素,学校与家庭推荐作用显著。《稻草人》《哪吒闹海》《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位列中小学生最爱书单前三。此外,“善读书”能力逐步提升。报告显示,我市93.58%中小学生能够坚持“读完一本书”,知识转化率达92.31%,展现深度阅读能力。数智时代,AI赋能未来阅读作用凸显,我市中小学生对AI辅助阅读持积极态度,AI辅助阅读接受度71.42%(较2023年增长1.48%)。
▲第六期“陆海讲读堂”讲读人潘复生正在分享。
盛典结束后,还举行了第六期“陆海讲读堂”。本期讲读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协主席、重庆大学教授潘复生,分享了自己对于重视科普阅读、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思考。他表示,科普阅读是全民阅读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更重要的是,“科学普及工作不仅要针对中小学生开展,还要加大对成年人的科普力度。”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