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彭水苗族踩山花节如何“翻花头”?专家来渝支招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赵欣

2025-04-30 21:37

在游客如织的蚩尤九黎城广场,上千苗乡儿女带来的《娇阿依》大合唱久久回响;在深山里的鞍子镇苗寨,高高竖起的祈福花杆下,苗族乡亲用傩舞、甩手揖等民俗,表达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期盼……日前,由中国民协、重庆市文联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联合主办,重庆市民协承办的“我们的节日·2025重庆彭水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文化交流调研活动举行,彭水苗乡浓郁的民族风情,令到访的专家学者印象深刻。

▲4月28日,彭水县蚩尤九黎城,苗族同胞正在跳踩花山。特约摄影 赵勇

“踩花山节促进了彭水文旅融合,推动了民俗文化活态传承,我们看到民间文艺活跃在彭水大地,‘节日文化’推动着当地民间文艺的发展,成为重庆民间文艺蓬勃生态的缩影。”4月30日,“民族一家亲——我们的节日・彭水苗族踩花山节”文化学术交流座谈会举行,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李倩表示。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围绕苗族踩花山节,就如何以“节日文化”助推民间文艺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分享。

传统节日助推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认知天地社会人生的重要表达与生动实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与思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传递着中华文化的价值观,滋养着中国人的根与魂。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活动,则是节日文化中特色独具的瑰宝。

▲4月30日,“民族一家亲——我们的节日・彭水苗族踩花山节”文化学术交流座谈会举行。记者 赵欣 摄

“作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踩花山节是彭水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因地域或习俗不同,各地踩花山节节期并不统一,通常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四月初八、六月初六等时间在苗寨花坝子举行。按照传统民俗,踩花山节期间,苗族同胞从四里八乡汇聚一堂,立起花杆、祭祀祈福,尽情地对歌、跳舞、享长桌宴,他们以节助兴、以节传情、以节为媒,释放劳作的艰辛、传递丰收的喜悦、收获爱情的幸福,载歌载舞演绎苗族传统歌舞的饕餮盛宴,共育民族交流交融的喜庆乐园。

▲4月28日,苗族同胞在传统节日踩花山节上载歌载舞。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该负责人介绍,多年来,该县持续擦亮“节日文化”招牌,将苗族踩花山节的保护传承作为文化强县建设的核心工程。通过“政府主导、学界支撑、民众参与”的模式,连续举办了14届乌江苗族踩花山节,且以踩花山节为引领,推动全民唱苗歌、跳苗舞、习苗俗,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向奔赴”。

踩花山节让彭水苗乡儿女与海内外游人体验到苗族“节日文化”之美,也从中感受民间文艺的独特魅力。不过,这一品牌面临年轻传承人断层、文化IP影响力不足、数字化传播滞后等现实挑战。为此,彭水当地正通过深化保护传承体系、强化文旅融合创新、夯实群众基础等路径,多措并举努力确保苗族特色文化传承。

让“节日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川大学教授、苗族文化专家徐新建是第一次到彭水,踩花山节浓郁的文化氛围韵味让他直言“比较震撼”。“作为一个研究苗族的学者,彭水当地的‘节日文化’拓展了我的认知。”从景区的九黎柱、苗寨的跳花杆等民俗中,他看到了费孝通“美美与共”理念的生动实践,“是文化沉淀,更是国民情感的凝聚。”他表示,踩花山节中蕴含着传统中国的耕俗传统,是支持现代社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节日文化”要重视乡土传承,其根在农本,要让更多乡民们发自内心的参与,文化才可更好传承,民间文艺才会创新发展。

▲苗族同胞在踩花山节收获幸福和欢乐。记者 赵欣 摄

湖南吉首大学教授、湖南民协主席田茂军认为,以九黎城作为踩花山节“节日文化”固定的文化展示的空间,为传承民族文化、推动民间文艺发展提供了大舞台、大课堂。他期待当地可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推动湘鄂渝黔交界处苗族文化的交流。同时要加强非遗项目的申报,以踩花山节为典型,围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探索相应的研究成果做支撑,比如对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做口述历史,让民族文化和民间文艺得到更好传承。

▲4月28日,苗族同胞在传统节日踩花山节上载歌载舞。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教授吴晓东,对于苗族文化也有深入研究。“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是历经千年岁月锤炼的文化传统,适应了中国人的心性与社会生活的需要。”他说,做好“节日文化”这篇文章,有助于让彭水苗族文化从目前相对边缘的状态走向中心,可以基于踩花山节构建一个苗族文化带,扩大这一民俗的影响。

武汉传媒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副院长陶立军则从“节日文化”的年轻化角度提出了建议。“洪崖洞、十八梯等城市风貌让重庆独具辨识度,但我想,城市最迷人之处,更应该在深挖文化、讲好故事上做文章。”她建议,彭水可打造踩花山节元宇宙空间,通过VR/AR技术复刻传统对歌场,花山祭台等场景,让游客形成跨越时空的文化共享;还可尝试在乌江画廊沿线打造“花山秘境”实景剧场,利用灯光秀演艺创世史诗,吸引年轻游客。

“踩花山节既保留了传统仪式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元素,使这一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活力,让我们看到了彭水在传承和弘扬苗族优秀传统文化、助推苗族民间文艺的创新性发展方面所做的积极努力和创新尝试。”李倩表示,文旅结合的根本在挖掘文化,中国民协将组织全国专家学者和民间文艺工作者深入彭水进行田野调查,进一步挖掘和整理苗族踩花山节的文化内涵,以理论支持帮助苗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她还建议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在保持传统特色基础上,提升节日的观赏性和互动性,要加强文化建设与品牌推广,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与发展,要真正让当地居民和游客共同在踩花山节的“节日文化”中有幸福感、获得感。

“本次对苗族踩花山节民俗活动和彭水的民间文艺工作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专题研讨,对于推动和助力基层民间文艺组织建设和重庆民间文艺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市文联秘书长胡启华说,在2024重庆市乡村“村晚”大联欢、2024全国民歌展演、第十四届“山花奖”评选等活动中,都活跃着彭水民间文艺人,以“节日文化”为切口为彭水民间文艺“问诊”,也有助于为现代化新重庆文化强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审核: 兰世秋 主编: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