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烈士回家”,红岩精神薪火相传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韩毅

2025-04-26 20:10

一张张珍贵历史图片、一件件烈士手稿资料、一段段精彩演出……让孩子们驻足凝视,眼里泛起泪光!4月26日,“弘扬红岩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让烈士回家”主题活动走进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大力实施红岩精神传承弘扬工程,构建红岩文化育人体系,助推红岩思政体系改革。

▲主题活动现场。记者 韩毅 摄

本次活动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主办,作为沙坪坝区“红岩文化周”的重点内容之一,旨在通过文史资料交接、展览参观、故事展演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少年深刻理解红岩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汲取奋进力量。

上午9时许,活动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421广场拉开帷幕。在“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主题展览参观环节,重庆一中上千师生在红岩文化中心讲解员的引导下,依次参观了展览中陈列的历史图片、烈士遗物、手稿档案等珍贵文献资料。大家驻足凝视、认真聆听,不少学生眼中泛起泪光。“对于红岩英烈的故事,我已经在书本上看过很多,通过这次的展览、讲解,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些不仅是故事,而是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真实发生过的英烈事迹。”一名高二学生动情地说。

观展结束后,红岩英烈文史资料交接仪式在庄严氛围中举行。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向重庆一中捐赠了一批珍贵的红岩英烈相关文史资料。这些资料包括聂晶、黄细亚、胡作霖3位红岩英烈的书信、诗稿和手稿等文物及相关文史资料,如《民国聂晶写给大哥聂仲逊的信》《1949年黄细亚的诗稿》《民国胡作霖论报纸的新闻角度手稿》等。他们三人均为重庆一中毕业的优秀学生。

▲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向重庆一中捐赠一批珍贵的红岩英烈相关文史资料。记者 韩毅 摄

随后,“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红岩革命故事展演在重庆一中大礼堂上演。演职人员以讲、诵、展、演等鲜活的表演形式,带领师生穿越时空,重温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砥砺强国报国的初心使命——《我的修养要则》《红色女特工》《沁园春·雪》等节目,带领师生们走进了红岩英烈的精神世界;《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刘国鋕》《江姐》《绣红旗》等节目,则展现了红岩儿女在民族危难时刻以生命守护信仰的壮丽图景。

“这既是铭记,更是传承。”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二级巡视员朱立群表示,重庆一中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著名学府,有7位红岩英烈曾在这里就读或工作。他们中有“让我们交换一个微笑”的黄细亚,有在国民党特务面前大声疾呼“我无过可悔”的易仲康,有进步学生代表聂晶、韦延鸿、李承林,还有优秀教职员工代表陈以文和胡作霖。他们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毅然投身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崇高事业,用生命和鲜血凝结成了“红岩精神”。希望一中师生通过本次活动,回溯伟大红岩精神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和科学内涵,感悟精神伟力,汲取信仰力量。

据介绍,“让烈士回家”主题系列活动自2019年启动以来,已先后走进上海、江苏、四川、陕西、山东等省市,以及重庆市内22个区县,通过讲述英烈事迹、文史资料交接、情景剧展演、专题报告、主题展览等多种形式,把红岩英烈的事迹和革命精神送回他们曾经学习、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接下来,红岩文化中心还将持续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让红岩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杨潇   审核: 兰世秋 主编: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