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艺动全城,“开放的六月”为你开启艺术之旅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韩毅

2025-04-24 21:00

全城“艺”动,绽放青春之美!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又来了!

4月24日,“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季2025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盛大启幕,展出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21个专业方向的1000余件作品,以多元语境、多元表达、多元呈现,尽显时代之“新”、青春之“锐”,再度掀起一股艺术热潮。

千余件作品

展现艺术新气象

中国画、书法与篆刻、油画、版画、雕塑、实验艺术、设计、影视动画……当天,走进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宛如走进艺术大观园,21个专业方向的400余名研究生创作的1000余件作品,让人眼花缭乱,尽显视觉之美、空间之美、生活之美。

本届毕业展以“科技与人文共生、传统与未来对话”为核心脉络,作品主题涵盖绿色发展、文化传承、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数智生活等,展现出四川美术学院在艺术与科技跨界融合的先锋探索及其成果。

其中,川美影视动画学院的展区,以“多元创见·数智共生”为主题,以“科技赋能艺术”为核心理念,聚焦动画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美术设计制作三大方向,全面展现了研究生在数字时代的学术探索与艺术突破。不少作品突破传统媒介的固有边界,通过人工智能生成技术、虚拟制片系统、三维扫描与实时渲染等前沿科技的应用,构建起跨学科融合的创新实践场域,主题涵盖历史叙事、社会观察、生态伦理与非遗传承等多个维度,回应了智能时代的技术变革与人文思考。

如,研究生蒋子琳的作品《墨・中国动物》,就巧妙地融合了三峡的自然景观和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将三峡的四季更替与猴的生态状况相结合,创作出了一部独具水墨风格的动画短片,让人看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川美设计学院展区,以“腹地智慧”为内核,以“艺科融合”为路径,聚焦社会需求、文化传承、前沿科技等领域,基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辨与解构,传统文化元素的思考与多维度转化,跨域性与未来导向性的反思与研究,展现了广泛的领域跨度与鲜明的多元特色。

如,研究生唐芮的作品《户外服装时尚与功能设计研究》,从对服饰的实际功能性需求出发,提出了“服装是否可以成为临时居所”的初始构想,充分运用了可拆卸结构、多用途转化模块和智能化细节处理,如服装可变化为帐篷、睡袋、包袋、吊床等,还具备夜光、储水、供电等多种附加功能,实现了“一衣多穿,一物多用”,并通过材质、结构、色彩、图案等多维度探索,构建出了一个贴近生活、回应需求、富有创意的服饰系统。

川美实验艺术学院则通过激光雕刻、数据流痕与跨媒介装置,解构技术异化下的真实与虚幻,引发对生态伦理与人类文明的深度思辨,同样回应了艺术与科技跨界融合的时代命题。

守正创新

创新表达优秀传统文化

走进展厅,本届川美毕业展作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是一大亮点。

如,川美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展区,就精彩呈现了研究生探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守正创新的多元面貌。其中,中国画围绕山水、花鸟、人物三个方向,或延续对传统文脉的继承,或反映对现实生活的写照,或探索语言与图示的创新;书法作品则分别以书法、篆刻等形式呈现,既赓续传统文脉,也融入形式创新。

其中,研究生马亦超的作品《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整体上取法二王、苏米一路的帖学主流,而生宣的选用不仅丰富了黑白的墨色对比,更让笔画兼具强劲的线条张力。在书写“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等内容时,有意用急速的枯笔笔触,来呼应内容文本中情感的递进;在书写“也”“事”“开”等字时,格外注意营造上下字的衔接与左右字的对比,进一步丰富了作品整体画面的表现力。

川美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展区,以“在地性研究”为方法论,题材涵盖传统建筑建构语言的创新营造、老旧社区景观更新、街区中的居民共建、乡建实践中的建筑与景观设计、西南地域景观研究、当代文旅空间设计等热点,探索了环境艺术在空间生产中的社会价值与文化表达。

全民共享

打造艺术嘉年华

服务社会与人文关怀,是本届川美毕业展的又一大亮点。

如,川美造型艺术学院共展出了300余件作品,涵盖油画、版画、雕塑、公共艺术领域,探索了丰富的、具有个性化的艺术方式。

在油画上,作品或立足具象叙事,通过描绘人物与日常场景,建构出了具有情感温度的视觉世界;或围绕绘画语言的结构展开研究,强调形式逻辑的建构与观看机制的重组;或呈现出媒介转换思维,通过综合手段拓展绘画边界,生成跨域视觉表达。作品整体上折射出艺术实践与理论思考相辅相成的轨迹。

在版画上,以“版画思维”为实践内核,探索了传统技艺在当代艺术中的创造性转化。作品围绕印刷技艺的当代转译、跨媒介传播的场域实践、艺术观念的多元探索、数字技术与物质媒介的对话共生展开,不仅勾勒出青年学子的认知图景,更以学科前沿的鲜活案例,共同构筑版画发展的新生态。

在雕塑上,作品或心怀敬畏生命之念,用每一处起伏诠释生命的坚韧与珍贵,绽放灵动生机;或满溢热爱生活之情,捕捉日常中的微光,将人间烟火铸于金石,触动心底温情;或秉持观照自然之态,将山川灵韵、草木芳华凝于一瞬,演绎天地大美……让雕塑艺术在现代语境中得以创新发展。

“本届川美毕业展,以多元空间为载体,全面呈现了川美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艺术创作、高质量开放办学的最新成果。”展览开幕式上,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表示。

“开放的六月”自2005年开创性举办以来,历经二十载深耕,至今已成功举办到第21届。从最初的校内毕业展,发展为如今备受瞩目的文化盛事,去年接待观众约30万人次,搭建起文化艺术展示、交流、体验、鉴赏、消费的平台,已成为川美乃至重庆的文化名片。

“本届毕业展,对于学生而言,是学习的总结,也是迈向艺术生涯新征程的重要起点;对于学校来说,不仅是对教学成果的全面检验,也是全景式呈现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育人成果的重要契机;对于公众来说,这些作品带来了新的艺术视角与思考,为艺术的交流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社会美育贡献了川美力量。”焦兴涛说。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16日,其间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公众可通过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小程序预约观展。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审核: 兰世秋 主编: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