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埠遗址公园举办历史文化沙龙,共探城市更新与历史保护融合路径
2025-04-21 11:27
4月20日,重庆开埠遗址公园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历史文化沙龙活动。由重庆市重庆史研究会与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指导的《重寻开埠记忆,对话城市新章》主题活动在此举行,吸引山城麓客文史爱好者、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活动通过实地探访与学术研讨相结合,探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有机更新的共生之道。
▲举办历史文化沙龙向参与者讲述重庆开埠历史。受访方供图
当天上午,参与者走进重庆开埠历史陈列馆,参观300余件开埠时期文献、照片及老物件,并通过多媒体影像、手工微缩模型和互动展区,沉浸式感受重庆开埠百年记忆。展馆内艺术与科技相融的展陈方式,令百年历史焕发新活力。随后,一行人探访了亚细亚石油公司旧址与立德乐洋行旧址。前者作为南岸区区级文保单位,青砖绿瓦间留存着1923年的建筑风貌;后者赭红色的“红房子”则被誉为“重庆最早洋行”,经保护性修缮后重现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特色。这些老建筑在重庆城市更新中“重生”,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文化纽带。
在沙龙研讨环节,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曹颖指出,通过政府引导、国企统筹与社会力量联动,公园不仅保留了历史基因,还融入现代公共文化功能,诠释了重庆“开放”的城市精神。重庆渝地远见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琪康分享了文物建筑保护与城市功能迭代的共生策略,强调通过“体检式”规划实现历史空间的有机再生。此外,专家学者还回顾了爱国企业家卢作孚等历史人物的实践,探讨近代工商业对当代城市发展的启示。
▲山城麓客文史爱好者们在重庆开埠历史陈列馆内参观。受访方供图
活动期间,跨界对话成为亮点。企业家、高校教师与文史爱好者围绕文化遗产活化、公众参与等议题展开讨论。重庆麓客社群联合会代表邓红总结称,只有让历史与当下共鸣,才能为城市注入可持续的活力。参与者普遍表示,此次活动通过“实地探访+学术解读”的创新形式,深化了对城市发展逻辑的认知,并激发了公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
作为全国历史文化传承类推广案例,重庆开埠遗址公园的更新实践不仅为城市留下记忆,更为未来探索了多元可能。主办方表示,期待以“读行”之力,推动更多人在历史中寻找答案,共同书写重庆国际化、人文型城市的新篇章。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