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不再“一放了之” ,三峡博物馆启动社会讲解研学准入制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李晟

2025-02-19 17:40

“建立社会讲解准入管理和监管机制,未经馆方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研学活动。”近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对外发布《关于规范优化讲解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不再对社会讲解“一放了之”。

▲小朋友们在位于北碚区的重庆自然博物馆研学科普教室体验化石修复。(本报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王忠虎

《通知》出台背后有着怎样的深层原因?博物馆、观众及社会讲解团体对此又持有怎样的观点?2月19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带着问题进行了多方走访。

博物馆对社会讲解不再“一放了之”

“《通知》并不是对社会讲解全盘说不,而是设置了一个准入门槛。”谈及近日公布的《通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相关负责人首先明确了新规的适用范围。

门槛为何?

《通知》对此明确表述——

“确因工作需要在馆内开展研学活动的单位,须从事社会教育活动3年(含)以上,且行业信誉良好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获准入馆讲解或研学的馆外相关单位人员,须提前在三峡博物馆公众号上预约入馆,活动当日凭本人导游证或教师资格证、审核通过证明等相关材料,到三峡博物馆前台处换取讲解、研学旗帜。”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官方公众号上提供的讲解服务。

资质,成为社会服务能否跨过博物馆的主要参考标准。

对此,三峡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的热度提升,网络上出现了许多个人或者团体有偿提供非馆方解说服务。非官方解说服务是对博物馆解说服务的有益补充,但不能否认的是,非官方解说服务的质量良莠不齐,由此滋生了各类乱象,在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的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我们发现,为了吸引游客,不少非官方讲解者在讲解过程中大量穿插未经考证的秘闻、野史等内容,甚至把展品介绍往‘玄学’上靠,产生了不良导向和社会影响。一些研学活动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懂装懂,用价格体现文物的价值等。”三峡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基于此,让拥有资质的正规服务团体进入博物馆提供社会服务,是《通知》发布的主要目的。

社会讲解服务的良莠不齐,并不是三峡博物馆才有的现象。重庆自然博物馆讲解部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就曾经在进行讲解中发现部分社会导游对古生物知识信口就来,“有些社会导游甚至连古生物的生活习性都是自己杜撰而来,或者是把影视作品中的虚构场景作为了古生物的真实习性。”

对不符合资质的社会讲解服务说不,那么博物馆自身提供的讲解服务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吗?

三峡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针对博物馆观众渴望了解更多“文物背后故事”的需求,三峡博物馆除了人工讲解外,还提供了志愿者免费讲解服务和电子导览器的租用服务。

而这样的讲解服务,在我市各大博物馆都是常备举措。

渴望更多互动是游客为社会讲解买单的主因

博物馆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讲解服务,为何观众还会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寻找社会讲解服务呢?

曾经购买过社会讲解服务的张裕道出了自己买单的原因,“我知道大多数博物馆配备了自己的讲解力量,但是他们统一安排的时间和路线很难满足参观者多元的需求,而‘野生’导游互动性强,也是我报团的重要原因。”

对此,另一位同样购买过社会服务的博物馆爱好者周方宇也表示了赞同,“人工讲解员难预约,志愿者讲解又有时间段,对游客来说都是难点。”

那为何不愿意选择电子讲解?周方宇说,“不能互动”是症结所在,“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在参观博物馆时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这些疑问电子讲解器并不能解答,但如果我购买了人工讲解服务,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退休教师王志华则讲出了自己的困惑,手语讲解和语音导览的普及值得肯定,但“部分设备操作复杂,老年人使用困难。”这也成为许多老年观众不愿租用电子讲解器的主因。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解说员正在进行手语讲解。

那么,对于三峡博物馆发布的《通知》,观众们又如何看待?

张裕说,他对此表示支持,“《通知》并没有拒绝社会讲解,而是要求他们符合资质,博物馆能够主动为游客筛选有资质的社会服务团体值得肯定,这样也让观众的购买有了官方的保障。”

周方宇则认为,《通知》的出台,说明博物馆也关注到了社会讲解服务的质量问题。让观众听到正确的博物馆讲解,听到真实的文物故事,可以很大程度上让社会讲解服务不再“野蛮生长”。

社会讲解服务面临资质门槛下的行业洗牌

作为《通知》约束的对象,博物馆社会讲解团体和个人如何看呢?

提供过三峡博物馆讲解服务的导游刘悦直言:“博物馆自有讲解固然专业,但社会导游更擅长个性化服务。现在必须提前三天申请,还要审核资质,很多临时接单的散客团根本来不及。”他担忧,新规可能将大量中小导游机构排除在外,形成“博物馆主导的垄断”。

▲网络平台上出售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讲解服务截图。

虽然有担忧,但三峡博物馆新规的支持者也不少,导游张岩就是其中一位。张岩认为,规范管理能淘汰低质服务,过去博物馆内常出现“野导”扎堆、讲解内容不严谨的现象,新规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那么会不会担心流失客户?张岩坦言,不会,“这让我们这些有资质的优质导游更加容易得到顾客的信赖,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我们讲解服务的专业性。”

面对社会讲解服务团体和个人对新规出现的不同意见,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邹后曦认为,作为博物馆提供的官方讲解服务的重要补充,非馆方和研学机构讲解并非不可,这既符合市场化充分竞争的基本要求,也属于行业分类分层管理的题中之义。

如此看来,采取综合性措施以促进社会讲解规范化,或者用规范化讲解来激活充分竞争,最终让观众的权益得到稳定可靠的保障方是终极出路。

规范引导社会化讲解只是规范整个行业的一个环节,针对观众反映官方正规讲解存在严谨有余、趣味不足的问题,就需要博物馆动脑筋提高讲解的艺术性。而要提升观展体验感,观众也可以事先做做功课,不要“两眼一抹黑”地去逛展。

(本文图片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提供)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主编: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