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Travel”持续火热!接住这波流量,重庆文旅还需深耕细分市场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首席记者 韩毅

2025-02-18 22:21

“以前办理中国签证要提前一个半月,如今说走就走,周末游、短途游十分方便……”去年以来,随着我国“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240小时过境免签新政施行、全面取消签证预约制度等,让外国游客入境变得“丝滑”。由此,在国际旅游市场,继“City不City”之后,“周五下班去中国”成为新潮流。

▲两江游船航行在重庆千厮门大桥下的嘉陵江水域。(本报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刘辉

“渝味360碗”走进联合国旅游组织总部、“万名华侨华人在重庆过大年”“你好!重庆”亮相马德里……重庆近段时间更是高招频出,全球“圈粉”,推动入境游市场迎来新的繁荣周期。

不过,旅游热需要冷思考,随着外国游客来渝人数增多、停留时间延长,入境游市场呈现出散客化、个性化、碎片化、年轻化、深度化等新趋势。那么,重庆文旅如何做好应对之策、待客之变?连日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做了调查。

入境游市场迎来新一轮繁荣期

“太不可思议了,重庆就像一座未来之城”“大山、大水、大城,魔幻而又神奇”……2月17日晚,华灯初上,南岸区弹子石老街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游人如织,耳畔时常响起人们情不自禁的赞叹声。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外国人的身影不时“闯入”眼帘。“我在TikTok上刷到重庆后,利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先在上海玩了3天,仅花300多元的机票钱,就飞来重庆了。”来自美国的游客Amelia称,她已逛了磁器口、拍了“生吞单轨”、坐了长江索道、吃了麻辣火锅……“重庆给我的体验感太棒了,我还要玩两天。”

▲渝中区洪崖洞景区,外国游客前来拍照打卡。(本报资料图片)首席记者 龙帆 摄

入夜的洪崖洞观景平台,灯火璀璨,宛如现实版的“千与千寻”。“以前办理中国签证要提前一个半月,如今说走就走,周末游、短途游十分方便。”日本游客宫本美琴一袭汉服装扮,在人群中显得格外亮眼。她称,她是从东京直飞来重庆的,入境很便利,美景、美食更是让她十分震撼,看到其他游客穿汉服拍照,她觉得非常美,自己也花200多元租了一套拍照。

在解放碑步行街、观音桥商圈、李子坝观景台、龙门浩老街等地,记者看见,在络绎不绝的人群中,同样夹杂着不少外国游客的身影。

“毋庸置疑,我们的入境游市场已迎来新一轮繁荣周期。”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称,2024年,重庆接待入境游客127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83.6%,比2019年增长109%。今年春节八天假期,重庆接待入境游客近1.9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4%。

值得一提的是,在欧洲时报发布的“2024中国城市入境游影响力榜单”上,重庆位列第3位。

在携程集团发布的“2024中国旅游目的地热力地图”中,重庆分别位居外国游客入境热度城市、外国游客搜索热门城市的第8位和第2位。其中,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等重要客源地的培育成效更是显著,携程海外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3月至11月,泰国游客来重庆游玩同比增长约3倍,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同比增长超10倍,新加坡同比增长超6倍,老挝、越南等亦同比增长约3倍。

有境外媒体更是以“泰国中产正挤爆重庆”为题,报道了重庆入境游市场的火爆。

外国游客的“五化”新趋势显现

外国游客扎堆来渝,入境游市场有何新变化?

“随着入境更‘丝滑’、游客停留时间更长,入境游市场已呈现出去散客化、个性化、碎片化、年轻化、深度化‘五化’新趋势。”韩国CCTE株式会社、重庆寰京国旅总经理金波称。

2013年,他因电影《阿凡达》,参观了张家界,便收起“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的心,从此扎根湘西和重庆,努力把“世界最神秘的山水”推介给国际游客。

▲巴南区二圣镇定心茶园,外国友人现场制茶,体验中国传统茶文化。(本报资料图片)通讯员 李攀 邹露 摄

他表示,从2024年开始,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免签停留期限延长等多重政策和通关便利的效应释放,外国游客入境中国旅游更加便利,“China Travel”“citycity”持续成为全球旅游市场的热词,中国入境游市场迎来“泼天流量”。

不过,随着入境游经营主体、经营模式、从业者专业技能和入境游产品的变化,入境游市场也呈现出五大变化:

散客化——

受免签、支付等入境便利化政策带动,加之国际游客对个性化、高品质体验的追求,以及社交媒体让广大海外民众对中国和中国旅游更加了解,入境旅游散客化的趋势愈加凸显。

碎片化——

随着“China Travel”的火热,携程海外版等平台在海外游客的广泛应用,以及外国游客对中国更加了解,“机票+酒店”“单程接机+景区门票”等碎片化入境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外国游客青睐。

个性化——

外国游客越来越注重个性化的旅游体验,一场演出、一场球赛、一顿美食、一张照片、一则视频……都可能成为他们旅游决策的动因。

年轻化——

随着中国文旅短视频在国外社交平台的火爆,相比此前以“银发团”为主的入境客群,外国年轻人已越来越多地选择来华旅游,25岁至45岁的游客明显增多。

深度化——

一程多站、深度旅游趋势明显,外国游客来华后,越来越多地开始走下中国腹地纵深,由纯粹的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文化主题游等转变。

增长潜力巨大,深耕入境游细分市场

入境游市场呈现“五化”新趋势,文旅企业如何摸准市场之脉,推动入境游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呢?

“对于市场的变化,我们有明显感知。”重庆世纪游轮公司负责欧美市场营销的副总经理谢瑜称,目前,他们已在美国加州、佛罗里达州设立了世纪游轮北美分公司,以游轮为主打产品,承接美国游客赴华游、中国游客赴美游,并兼营美国游客赴欧洲、非洲游等。

同时,他们还深耕细分市场,目前正与埃及合作方加紧新建5艘游轮(单艘游船载客量100人左右),预计2026年下水,将长江三峡游轮游的经验“复制”到尼罗河,经营尼罗河内河游轮游;正加紧与欧洲多家游轮公司洽谈,计划以收购、承租等形式,进军多瑙河、莱茵河的内河游轮游,计划部署在法国的分公司也在加紧推进中。

“相比于其他国家,入境游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将对整个中国经济都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入境游应该有1000亿——2000亿美元的增量机会,相当于GDP的1%——2%,贸易顺差的30%——60%。入境游潜力尚未被充分挖掘,展示中国魅力、加强全球参与度的机遇巨大。”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认为。

接下来,携程将从技术生态、业务生态、内容生态维度迭代。如业务生态中,新推出司导平台,通过标准统一、履约机制、规范服务、培训机制等,改变当前司导服务欠缺标准化、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弊端。同时,从内容、技术等维度迭代,运用AI、大模型改造内容生产、客户服务等多领域,提升平台及合作伙伴运营效率。

▲南岸区下浩里老街游人如织。(本报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郭旭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以业态创新为突破口,推动高品质文旅产品供给,包括迭代升级“慢生活、深度游”要素体系,构建彰显国际范、巴蜀韵、重庆味的精品线路,持续做靓世界山水都市、壮美长江三峡等文旅名片,加大国家级旅游景区度假区、等级民宿、星级饭店、旅游休闲街区等品牌创建力度;加快培育“文旅+”等新产品新业态,运用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发展,推动文旅与交通、农业、商务、体育、科技等跨界融合,打造一批研学、康养、避暑、冰雪、低空旅游等多元特色新业态。

同时,我市还将继续实施“引客入渝”计划,完善入境游客接待配套服务,持续提升入境游便利化水平;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加强与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等海外机构合作,共同策划旅游项目,参与国际旅游展会;深耕东南亚市场,推动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总部、马来西亚国家旅游局驻渝办事机构落地等。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我市还发布了《重庆市2025支持市场主体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的奖励措施》:

对全年组织入境(含中转)游客来渝达1000人次及以上,且在渝连续住宿不低于3晚的旅行社(乘坐五星级游轮游览长江三峡的视为2晚住宿),按50元/人次标准给予奖励,单个旅行社最高不超过20万元。

对组织尚未开通直航国家和地区游客包机来渝,单团包机或同机达到150人及以上且在渝连续住宿不低于3晚的旅行社(乘坐五星级游轮游览长江三峡的视为2晚住宿),按不超过3万元/架次给予奖励。

组织远程市场(亚洲以外国家和地区)游客来渝,全年不低于1000人次且在渝连续住宿不低于3晚的旅行社(乘坐五星级游轮游览长江三峡的视为2晚住宿),前5名旅行社分别按15万元、12万元、10万元、8万元、5万元给予奖励。

对利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出48小时及以上在渝不同行程、不同主题中转旅游“套餐”的OTA平台、旅行社,按100元/人次标准给予奖励。

山海相逢,行者必达。

开放的重庆,已向世界敞开“诗和远方”的怀抱,向全球游客发起“魅力攻势”!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主编: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