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舞剧《天下大足》: 一个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文艺作品是怎样炼成的
2025-02-14 17:30
在2025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重庆大足石刻以一场跨越千年的光影盛宴惊艳亮相。当新春的钟声响起,600余名演职人员在宝顶山大佛湾放飞孔明灯,许下新一年“大丰大足,喜乐安宁”的心愿。漫天灯火映照,崖壁上的唐宋石刻仿佛重现盛世光芒。
春晚没看够?一部文化
这是一场期待已久的展示!当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走上舞台,会是怎样的震撼?历时两年的打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创作故事?带着这些问题,连日来,记者进行了采访。
艺术呈现
让千年石刻“活”起来
《天下大足》讲述了南宋时期少年小福因躲避战乱逃至大足境内,被工匠们救下并见证了修建摩崖造像的全过程。1月23日至26日,该剧曾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连演4场,人气火爆。“感动”“震撼”是观众在评价这部剧时的高频词汇。在创作时,重庆乃至全国的舞台艺术创作者是如何选定如今令观众称赞的角度呢?
《天下大足》总制作人哈日巴拉表示,大足石刻世俗化、生活化的雕刻风格独树一帜,不仅展示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而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不同于其他石窟鲜少留下参与石窟建造者的名字,大足石刻题记中留下了多达46名工匠的姓名。“这些工匠都是最平凡的百姓,却用创造了‘人间小满’的双手,凿刻出对‘天下大足’的守护。”哈日巴拉介绍,舞剧《天下大足》正是以此入手,展现大足人民对理想世界的浪漫化表达,即人间小满、天下大足的信念。
讲普通人、诉平凡事,来颂劳动者、传天下情。全剧通过十个篇章,展现大足石刻群的丰富景象,既有热辣辣的开凿过程,体现重庆男儿的阳刚力量感、师徒恩情和肝胆相照的兄弟情谊;也有暖融融的烟火人间,还有万千小家庭的幸福美满和唯美的田园生活。
这些场景,正是对千年石刻的“活化”,剧中多个情节设计,都还原了大足石刻中藏着的故事。比如,人生无常的灾难,来源于大佛湾第22号“十大明王像”的真实背景;人间烟火的温暖,脱胎于宝顶山大佛湾第15号“父母恩重经变相”的石刻组像。
剧中角色的造型设计灵感也取材于千百年前的造像,如北山第125龛媚态观音、北山第113号水月观音龛、石篆山第12号志公和尚龛、宝顶山第17号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龛的吹笛女、石门山第6号十圣观音洞、第20号龛养鸡女、宝顶山圆觉洞外的第30号牧牛图等,都在舞台上得到了艺术还原。
剧中角色同样根据石刻工艺工序来塑造,比如负责构思与制图的师父,擅长精雕细磨工艺为原型的老铁和小学徒,以拉粗坯工序为主的大力,脱胎于书丹工序的秀才,负责测绘的和尚等,在主人公小福的串联下,这些生动鲜活的角色构成了一幅充满烟火气的南宋川渝生活图景。
实力保障
剧目汇集当下国内顶尖创演团队
岁月失语,
大足石刻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为舞剧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为了将《天下大足》打造成一流的文化精品,剧目汇集了当下国内顶尖舞剧创演团队,这一团队上一个出圈的作品是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记者了解到,从剧本创作到舞台呈现,主创团队精益求精,历经2年打磨、推敲,多次深入大足石刻考察,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指导。
在舞蹈编排上,总编导刘翠、张雅琦带领团队将传统舞蹈与现代舞剧元素相结合,真正将石刻艺术的静态美转化为舞蹈的动态美。比如,在媚态观音的舞段中,演员们通过细腻的身体语言和优美的舞蹈动作,展现出观音的慈悲与庄严;参考养鸡女造像,创作出充满生活气息的双人舞等。
大足石刻立在绝壁上,怎样在舞台上传达出攀登感?舞美
全剧的服装设计,不仅符合南宋时期的服饰特点,还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和舞台表演需求。“整体上来说,是从重庆的人文历史中去发掘,比如结合重庆炎热的气候特点,服装中多绳编、草编和竹编的概念。
《天下大足》于2024年8月建组,为了在舞台上的完美呈现。演员们进行了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力求将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做到极致。饰演主人公小福的舞蹈演员张翰,在剧中有一段6分多钟的独舞。自认为体力不错的张翰坦言,这么长时间的舞段自己跳完都会站不稳,但排练期间每天晚上回到家,他都会打开音响聆听这段独舞的配乐,让自己融入人物、融入情节。褪去青绿色彩,孟庆旸在剧中一人分饰“老板娘”和“媚态观音”两个角色,孟庆旸表示,巨大的人物反差演绎起来极具挑战,每次排练装扮上之后,都会有意识地调整心态向角色贴近。
“在大足石刻的崖壁上,映照的是许多普通百姓的身影。”在编剧马洪湉看来,这些身影可能是最平凡的工匠,也可能是那个年代最平凡工匠眼中所观察到的某一点“时代的浪花”,而他们都是劳动者的代表。剧本指导郭长虹也认为,这部剧是献给那些晨昏夜雨都在出发奋斗的人,那些一餐一饭一丝一缕都寄托在自己双手上的人。
双向奔赴
让市民游客俱欢颜
《天下大足》原本在重庆的演出场次为2场,后又加开1场。记者从重庆大剧院获悉,3场演出5000多张票已经全部售罄,从后台留言的IP地址可以看出,观众中不乏专程来渝观演的外地游客。
赏一台剧,恋一座城。为了让市民游客俱欢颜,演出期间,大足石刻将开展多样活动,与舞剧来一场“戏里戏外”的重逢。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蒋思维透露,近期将邀请《天下大足》的演职人员前往大足石刻景区,举办“舞剧《天下大足》穿越千年与你相遇”打卡活动。届时,演员们将身着华丽的舞剧服饰,与养鸡女、吹笛女、牧牛图、沽酒女等石刻造像原型互动,呈现一场别开生面的“变装秀”。游客也有机会与演员们合影留念,互动交流,体验古老与现代的激情碰撞,感受历史与当下的完美融合。
此外,舞剧演员将同步发起“天下大足·舞动千年”模仿秀挑战,营造观剧的良好氛围。值得一提的是,《天下大足》每巡演到一个城市,大足区都将与演出剧院联合举办绘画、摄影、雕刻作品展览,并开放文创快闪店,让观众就近购买《天下大足》舞剧和大足石刻的周边文创,把浓缩在崖壁上的“唐宋风华”带回家。
央视蛇年春晚重庆分会场的璀璨呈现,让观众看到了重庆多面的美。如今,艺术地还原大足石刻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舞剧《天下大足》即将从重庆启航走向全国,我们期待着这部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文艺作品能掀起一股文化热潮,让更多的人体会到大足石刻所承载的悠久历史与人文精神。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