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什么样的杂技更受青睐?陈涛这样说→
2025-02-13 13:04
2月12日傍晚,重庆国际马戏城后台,本土演员和非洲籍演员正在化妆,为春节期间22场杂技大秀的谢幕战做好准备。尽管从1月29日开始每天都会演出,但演出团队依旧会聚在一起讨论注意事项,动作、表情甚至互动的细枝末节都不放过,只希望有一个完美的收尾。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22场演出,重庆国际马戏城接待了上万观众观演。
当演员们尚在准备时,与表演后台相隔不远的办公楼内,重庆杂技艺术团团长陈涛同样忙碌。演员们2月12日之后,就要休整近一个月的时间,他忙着将自己在国外学来的经验整理成文,以期给演员们带来新的思考。
▲陈涛(右)与“明日”国际马戏节主席阿兰•巴士里合影。受访者供图
此前,第44届“明日”国际马戏节在法国巴黎举行,陈涛作为唯一一位中国评委受邀出席。担任评委期间,重庆杂技艺术团的微信工作群一直响个不停,陈涛迫切地想要大家都感受并学习顶尖杂技所呈现的精彩。当下什么样的杂技更受青睐?重庆杂技艺术团又将如何创新?2月12日下午,陈涛接受了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的专访。
“杂技不是单纯的炫技而是综合的艺术”
自1977年创办至今,法国“明日”国际马戏节凭借创新理念与开放姿态,已发展成为世界三大高水平国际杂技赛事之一。与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的传统和经典不同,“明日”国际马戏节更注重创新,旨在为世界各地青年杂技演员提供一个崭露头角、展示才华的平台。
作为本届唯一受邀的中国评委,陈涛的个人专业能力毋庸置疑。更重要的是,这也是重庆杂技艺术团以及中国杂技艺术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的体现。
在陈涛看来,法国“明日”国际马戏节这类赛事不仅是顶级杂技艺术的切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一个风向标。“在本届马戏节上,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如今的杂技并非单纯的炫技,不是你翻3个跟头,我就要翻5个跟头的技术碾压,而是综合了声光电、服化道以及故事情节的艺术呈现。”陈涛说,这从打分标准上也能看得出来,总共50分,技术呈现占25分,表演占15分,互动占10分,观众更爱看的不是某种技术,而是有内容有温度的表演艺术。
陈涛特别提到比赛中令他印象深刻的两支表演队伍。“一个表演的是空中吊子,难度不是最高的,但是空中动作相当丝滑,力量、耐力、柔韧度、协调性的呈现一气呵成。一个表演的是抖杠,从音乐响起的那瞬间,就把我带入到节目演绎的情绪中去,我甚至忘记了这是一场比赛。”陈涛表示,这也看得出策划团队的综合考量,演员的情感表达完全植入到每一个技术动作中。
在比赛结束之后,陈涛立马去后台与表演团队沟通,希望把优秀的节目引进到重庆,让重庆观众也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杂技。
“好的表演需要与观众有心灵上的交流”
陈涛说,巴黎之行让他有所总结和反思。综合来讲,欧美团队更擅长单人或者双人的表演,角色表现力更强;而国内更擅长团体表演,更注重技术呈现。
“从现场观众反馈的掌声看,大家似乎更喜欢人物融入角色、融入故事情节的表演,台上的表演是‘活’的,跨越国家和语言,都能击中人心。”陈涛表示,简而言之就是用“心”的表演更有感染力。从这个角度来说,重庆杂技艺术团的演员们基本功已经足够扎实,但还需要学习表达上的突破,要与观众有更多心灵上的交流。
从1月18日抵达巴黎,到1月28日返回重庆,10天的时间里,陈涛不仅当评委,也借着机会洽谈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才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才能不断地精进、创新。”陈涛认为,闭门造车不可取,博采众长才是出路。
事实上,重庆杂技艺术团的对外交流合作早已有之。早在20世纪70年代,该团已经在海外商演;1991年赴日本演出三个月;1992年在意大利第八届金色马戏节上以“蹬鼓”获唯一大奖——艺术家奖;2009年携杂技剧《红舞鞋》在美国进行一年的定点演出;2011年携杂技剧《花木兰》到包括法国凤凰马戏城在内的世界多地演出……
“尤其是杂技剧《花木兰》,我们将把杂技与舞蹈、中国功夫和皮影等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融为一体进行呈现,获得了许多赞誉。”陈涛表示,《花木兰》已经在全球演出超过3000场,仅当年在法国的140多场演出就获得了3000多万欧元的票房。
“探索年轻而时尚化的杂技艺术表达”
时尚,是采访过程中,陈涛多次提到的词。陈涛表示,时尚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比如参赛的国内演员穿了更时尚现代的短旗袍以及融入中式山水的衬衫。取自于传统元素,但都紧跟时代审美进行了升级。陈涛认为,时尚并不是前卫抽象到令观众远望而兴叹,而是令观众接受、理解,毕竟观众认可的,才是市场需要的。
在这方面,重庆杂技艺术团已经探索多年。以驻场杂技秀《极限快乐2》为例,至今已经上演5年,仅2024年,就表演了500场,接待了35万人次的观众,洪崖洞、朝天门、来福士等众多重庆地标建筑在表演中都有穿插出现,既是魔幻大秀也是一个城市形象秀。
▲《极限快乐2》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杂技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如今现代杂技融入了舞蹈、音乐等多种元素,运用了声光电的技术手段,在晚会等活动中屡见身影。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创新,结合艺术表达,为市民呈现一出时尚的杂技秀。”陈涛说,接下来将继续脚踏实地,尊重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打开思路,以创新为引领打造常演不衰的杂技艺术精品,将重庆国际马戏城打造成一个现象级的IP。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