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写小说靠谱吗?DeepSeek爆火为网络文学作家带来新思索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赵欣

2025-02-09 20:43

蛇年新春期间,与电影、文旅等热门话题相比,有关DeepSeek的讨论显然更为出圈。作为一家成立才一年半的中国AI创业公司,DeepSeek于1月20日发布开源推理大模型R1,短短半个多月,它的影响力可谓无远弗届。与其相关的研究、讨论持续霸屏,在世界各国引发广泛热议。

毫无疑问,DeepSeek爆火是AI发展史上的现象级事件之一。这一国产AI大模型的崛起,以其卓越的数据处理与文本生成能力,正悄然影响着网络文学领域,加速改变文学创作生态和文学传播格局。

▲座谈会现场。记者 赵欣 摄

那么,人工智能写小说靠谱吗?对于重庆的网络文学作家而言,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2月7日举行的重庆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多位网络文学作家围绕DeepSeek与网文创作相关话题,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人工智能刷新文学生产机制

“就在几天前,国内网文头部企业阅文集团和数字文化内容产业集团中文在线同日宣布,接入DeepSeek以辅助网文创作。其中,阅文旗下‘作家助手’应用已集成独立部署的大模型R1,这算是开启了DeepSeek在网文领域的首次应用。但人工智能写小说的探索实践比这还要早得多。”市网络文学作协主席袁锐说。

袁锐提到,2024年5月,第一部由人工智能完成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天命使徒》已经在上海发布,“它是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王峰团队,采用‘国内大语言模型+提示词工程+人工后期润色’的方式完成的。这样的生产机制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无疑是一次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刷新,它说明人机融合完全可以生产小说。”

作家柳赋语也注意到了人工智能对于文学生产机制的刷新,但她认为,人工智能想要变革整个网络文学行业还很困难。“这几天我也在玩DeepSeek,我感觉它写故事还差点功力,小说主要讲故事,它编织剧情的能力还是弱了,当然也可能是我还没调教好。不过我比较惊讶的是,它写散文的能力很强,按照发展趋势,将来说不定也能写好小说了。我想虽然无法取代整个行业,但人工智能已经足够淘汰掉一部分同质化的没有核心辨识度的网络作者,我们要重视的是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让AI为我所用,成为辅助写作的工具。”

人类写作有天然的不可替代性

用AI辅助写作,作家九包子颇有心得。“比如悬疑类型的小说,可能涉及五行八卦,作者自己不一定很懂,但只要给AI一个年月数字,它就能给你精准解读,这些材料运用到小说里,读者基本上挑不出毛病。再比如写短剧剧本,开头写好前十集之后交给AI,它能帮助筛查哪些地方有问题,哪些可以提高,怎么加快节奏,应该重点刻画什么,给到很多实用的建议。但也仅仅是合理辅助而已,可以提高效率,并不能替代人类的创意。”

“对于AI的恐慌,恐怕还在于自身的作品不够精品化,不够高质量化。对于有实力的作者来说,至少现阶段完全不必担心。”作家锦贼夜行也认为,AI可以辅助写作,但在文字构架和长篇剧情能力上存在缺陷,对于高质量作品的网文作者而言,只要提高作品精细化程度,AI并不是一个能够引发创作者危机的重大挑战。

作家但忆玲认为,AI写小说一大问题在于同质化严重,没什么感情,“作品有没有人味,读者是能够读出来的。前阵子有个朋友想跟我合作打造短篇,他尝试用AI写了很多版本,我发现按照网文网站的签约标准,连50%都达不到,这还是他带着团队做了一个月努力的结果,最后他自己放弃了。原因还在于人类写作是有个性的创作。”

是敌是友不能简单“二元论”

作家Vivian分享了自己从传统作家到网络作家,再到与AI融合创作的三个创作阶段的不同感受。“其实我在和AI合作写作的时候,就在想怎么去打败AI,不被它掌控,实现与AI的融合去创造新作品。”她说,AI的思考速度比人类强大,但我们的作品更有人性,“用好AI辅助我们写作,我觉得我们可以跟AI做朋友。”

“跟AI做朋友,要聪明地与它合作。”市网络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韩路荣认为,AI技术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改变文学形态和生态,尽管目前AI创作在人性和复杂性方面存在局限,但其作为工具对作者也并非全无威胁,“比如,AI作品充斥平台可能带来的流量抢夺问题。合理利用AI,注重人机协作,值得进一步思索。”

作家柳三笑主要从事IP向写作,他坦言AI的冲击对自己不大,“IP向主要适应版权改编开发,对整个作品的创意、剧情、人设要求更高。”他以春节档电影举例,“《哪吒2》每个人设都深抠,哪怕只有几秒钟的角色都要做出个性,这是AI做不到的。AI只是一个服务工具,作品的精细化、特色化,是AI暂时无法实现的。”

作家逍遥则旗帜鲜明地表示,“大家都觉得AI是得力的写作工具,但我觉得有必要把它认为是一个假想敌。”他赞同韩路荣提到的流量争夺隐忧,“这道理就与人工智能的引入会带来各行业相关职位逐渐缩减一样,虽然不是立即替代所有岗位,但威胁是存在的。我们人跟AI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不被同质化,才能脱颖而出。”

以网络文学助推地域文化发展

“要学会去接受新生事物,去拥抱它,学会让它怎么为我们所用,而不是抵触或者敬而远之。”袁锐表示,从对人工智能与文学创作的讨论中不难看到,个性化、特色化的写作是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重庆作为网络文学一方重镇,也需要更多网络作家投入到基于本土元素的创作中来,讲好重庆故事,助推地域文化发展。

“网络小说影响力真的很大,如果运用好的话,对于文化自信大有裨益。”作家杠把子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之前有商家找到我,只需要在小说中植入品牌名字,就有不错的报酬。我们要思考如何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与网络文学很好结合,网络小说和传统文学本质上都是文学,只是传播渠道不同,没有高低之分。”

韩路荣建议,重庆可以建设全国网络文学IP中心,以促进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和人才聚集,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提升整个城市的网络文化影响力。她还期待相关部门成立专门的基金扶持网络文学。

“网络小说有文学与经济的双重价值,它传递思想、刻画人性、反映时代,可以出现与时代对话、满足世界潮流和文明需求的优秀作品。网络文学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包含了经济、人才和就业等多个层面的经济文化生态链。”重庆日报党委委员、编委单士兵表示,网络文学深入社会各个业态,反映了受众的真实内心,在人工智能时代,网络作家要更加自信地拥抱新技术,实现持续性发展,用更高质量的作品畅想未来。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周双双   主编:兰世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