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醉人的川剧》上新,央视春晚川剧“青白二蛇”回渝首秀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赵欣

2025-02-04 21:12

“太惊喜了!没想到今天能在川剧院看到央视春晚同款川剧《白蛇传》!”“现场看男小青和白蛇耍功夫、秀特技,演员的动作、表情比电视里看得更清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真是不容易!”……2月4日下午,重庆市川剧院小剧场,文旅驻场演出《醉人的川剧》结束,观众们意犹未尽、纷纷赞叹。

▲周星雨和唐纬的舞台硬功夫令人叫绝。记者 赵欣 摄

当天是2025年春节长假最后一天,这场《醉人的川剧》的落幕,也意味着市川剧院连续7天的春节专场演出圆满收官。令观众倍感惊喜的是,这场收官演出暗藏彩蛋:优秀青年演员周星雨、唐纬合作的川剧《白蛇传》经典片段《金山寺》,作为压轴节目重磅亮相。就在几天前,这对组合曾化身“青白二蛇”登上央视春晚主会场大放光芒。如今,作为《醉人的川剧》全新单元,他们把在央视春晚展现过的精彩,带回了重庆的舞台。

“川剧的青蛇居然是猛男!”“除了变脸,川剧还有这么多惊艳的特技。”“期待去川剧院看一场《白蛇传》。”……蛇年央视春晚上,围绕传统戏曲《白蛇传》创排的小品《借伞》无疑是一大亮点。它巧妙串联起京剧、粤剧、川剧、越剧四个剧种,其中,周星雨、唐纬演绎的川剧部分,令观众印象深刻。“网友们的讨论我们都有关注,说实话挺高兴的,春晚的舞台让更多人了解了川剧,也对川剧产生了兴趣。”“白蛇”周星雨说,“作为一个地方剧种,川剧能够登上央视春晚主会场展示,被全世界的观众看到,我们非常自豪。”

“一个节目四个剧种,其中京剧、越剧都全国闻名,川剧能保证出彩吗?我们有自信,其中一点就在于男青蛇。”“男小青”唐纬介绍,《白蛇传》原著中,青蛇本是男儿身,但在当今三百多个大小剧种排演的《白蛇传》里,小青都是女角,“只有川剧,青蛇由男女角分饰,并在传统版演出中反复变换,这是川剧剧种特色。”

《借伞》中的川剧部分改编自《金山寺》一折,《醉人的川剧》中重现了戏里青白二蛇寻找许仙的经典场景。舞台上,青白二蛇分别以男女身出现寻找许仙,二蛇施展法力,展现托举、空翻等硬功夫武戏。这个桥段基本能满足观众对于川剧神奇的想象,原版川剧中还有紫金铙钹、二郎神等角色演绎变脸、吐火、踢慧眼等技巧。

▲演出结束,周星雨和唐纬跟小观众合影。记者 赵欣 摄

有意思的是,演员们还邀请一位小观众上台,体验央视春晚中男小青“抡人”的硬功夫。整个表演不过短短几分钟,台下的观众已经十分激动,大呼过瘾。“今天这个驻场演出跟以前看过的不一样,把刚刚上过央视春晚的节目展示了出来,可以说,就像加了一盘刚出炉的冒着热气的大菜!”戏迷彭先生说,前几天他陪家人来看过《醉人的川剧》,今天带着另一批朋友再次观看,“剧院的创新编排非常用心,知道观众想看什么。”

“《醉人的川剧》从去年‘五一’期间首秀以来,受到了广大观众欢迎。我们也想尝试,节目还可以如何创新。”市川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张厚道告诉记者,目前,这台演出包括麻辣川风、巴韵川情、技艺川彩三大主题单元,展示不同唱腔、身段、程式特点的川剧经典片段和绝活,“我们在考虑未来是否将《金山寺》这样的极富川剧剧种特色、同时又颇具舞台看点的片段加进去,并且加大驻场演出场次,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

而对于已经成功圈粉的演员来说,他们更希望,更好地让川剧出圈。“川剧结合喜剧小品得到了许多年轻观众的认可,但要想不断‘破圈’,我想,除了要让更多年轻观众看到川剧的美之外,还可以尝试与更多艺术形式融合,以及借助科技手段,丰富并创新川剧的表现形式。”周星雨说。

不少观众抱怨,几分钟的《金山寺》没看够,怎么办?好消息来了,由重庆市川剧院和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联合打造的《白蛇传》,将于2月8日和12日,分别在成都锦江剧场和重庆市川剧艺术中心献演。传统经典川剧《白蛇传》的魅力,即将完整呈现。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周双双   主编:兰世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