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这家曾制造“冰墩墩”的重庆企业,正在为2025年亚冬会生产吉祥物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杨潇 李雨恒

2025-01-24 20:38

2月7日至2月14日,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即将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启幕。1月24日,走进位于涪陵高新区的凯高玩具(重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高玩具)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机器轰鸣声中忙碌地操作着,确保2025年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和“妮妮”能够按时交付,每个吉祥物都经过多道工序,从设计、模具制作、原材料选择到成品组装,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

▲1月24日,位于涪陵高新区的凯高玩具(重庆)有限公司,工人正对萌态十足的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妮妮”系列产品进行包装。记者 李雨恒 摄

据悉,该公司近期正在生产的是2025年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和“妮妮”的盲盒、普通摆件、旋转摆件、毛绒公仔等系列产品,是继生产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2023年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后,再次承接大型体育赛事吉祥物的生产。

创新和突破是硬道理

“从注塑、上色到装配、包装各个环节,我们共设置了8层质检,确保出厂的产品没有瑕疵。”凯高玩具副总经理刘敬勇告诉记者,该公司设计团队与元隆雅图设计团队共同合作,同时关注网友们的喜好和评论,并以此为导向,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在亚冬会倒计时100天之际,亚冬会的吉祥物“4+2”换装盲盒推出,凭借其独到的设计理念,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当天,在该公司的展厅中,记者看到了该盲盒产品之一——身穿鄂伦春族传统经典的“苏恩”(鄂伦春语即狍皮衣),头戴民族饰品的“妮妮”。

▲1月24日,位于涪陵高新区的凯高玩具(重庆)有限公司,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妮妮”萌态十足。记者 李雨恒 摄

“为了让这款产品更加生动,我们采取了局部植绒的技术,这在以往的生产中是较少用到的,能够让产品的毛发触感更加真实,同时增加了产生的层次感,希望能够为大型体育赛事增添更多的亮点和色彩。”该公司生产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负责人还提到,凯高玩具团队深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潮头。在设计阶段,凯高玩具配合元隆雅图利用先进的3D建模软件进行整体模型设计,对手办的细节进行更精美的设计,使其形象更加生动、精致。

“我们将继续汇聚集团公司力量研发生产,助力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和‘妮妮’系列产品实现完美呈现。”该公司负责人黄奇毅表示。“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采取更多‘AI技术+潮流艺术’结合新的生产工艺,持续为国家大型赛会赋能。”

让吉祥物生产背后的市民受益

自2008年入驻涪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来,凯高玩具便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该公司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动漫衍生品及文化创意产品制造商,其业务网络已覆盖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我曾经在广州的工厂打工多年,十几年前,因为凯高落地重庆,我才能有机会回到家乡陪伴孩子的成长。”在凯高玩具的生产车间里,当记者见到装配车间的初级领班王月琴时,她正在仔细清洁手中新鲜出炉的“妮妮”,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1月24日,位于涪陵高新区的凯高玩具(重庆)有限公司,工人正对萌态十足的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妮妮”系列产品进行包装。记者 李雨恒 摄

“是啊,我也是在4年前因为这份工作才得以回到丈夫和孩子身边。”一旁装配车间的储备干部张琼表示,她很开心有机会在家门口亲身参与到国家大型赛事吉祥物的生产过程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未来,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创新,相信会有更多的市民从中受益。”刘敬勇说,希望不但为当地居民带来稳定收入,更要帮助他们找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

让“重庆造”发展壮大

“‘冰墩墩’系列产品的火爆,帮我们打响了知名度,能再度承接亚冬会吉祥物的生产,靠的是综合实力。”黄奇毅表示,近年来,凯高玩具的母公司凯高集团整合国际合作品牌、原创动漫IP、合作名企名校等顶尖资源,已成为业内领先的动漫研发、衍生品设计、运营及制造商。其合作方有泡泡玛特、麦当劳、迪士尼、阿里巴巴等。凯高玩具通过运用工业云操作系统,使得运行管理体系和生产工艺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赛事的加持,将促进公司发展从OEM转变成ODM,再转变成OBM,赛事结束后,凯高也将从设计上不断迭代升级,使IP影响力不断延续。未来,凯高将扎根重庆,拓展西部,覆盖全国,打造自身超级IP品牌推广,向世界展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创产品制造的国际水平。”黄奇毅说,此外,该公司还将通过“雏鹰计划”等方式挖掘、培养当地技术人才,并在生产过程中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加绿色、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事实上,凯高玩具只是“重庆造”蓬勃发展的缩影,近年来,一系列大型企业的入驻,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更为重庆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也将成为“重庆造”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主编: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