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重庆渝中区发现一处抗战时期要塞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李晟

2025-01-23 19:23

几个长方形的狭小洞口藏于山崖上茂密的野草丛中,打着电筒,透过洞口向内看去,手电筒的光线所及处是一个巨大的暗室。

1月23日,来自渝中区“四普”调查队的消息,他们在渝中区虎头岩,新发现了一处不可移动文物线索——虎头岩要塞。

▲虎头岩要塞内部。

据悉,这处建成于1942年的要塞,面积达400余平方米,目前要塞内保留12个射击孔、两个弹药库和两个屯兵室。

为何当年会在此处建立战时要塞?

渝中区“四普”调查队负责人表示,这与虎头岩天生险峻的地势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虎头岩盘踞于渝中化龙桥与大坪之间,形势险峻,巨石矗立,形如虎头,是控扼水、陆路进入重庆城的兵家必争之地。

由于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决定着它在保护军政要地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庆建市之初,便确定这里为新市区界,并且在此修战壕,派驻军守卫重庆。

▲虎头岩要塞通往地面的阶梯。

彼时的虎头岩上,还只有一个个设置简单的战壕,直到重庆市内的四川水泥厂、重庆电力炼钢厂及钢迁会炼钢厂在大渡口相继投产使用,为防空洞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重庆市开始陆续构筑了一大批各类防空洞,虎头岩要塞就属于这一时期统筹规划的防空洞之一,于1938年开始筹备防空洞的挖掘工作,1939年正式启动,1942年整个工程竣工。

抗战期间,虎头岩不仅设立了防御要塞,还因为地势较高,专门设置了防空警报台,负责接收日机来袭的讯号。

当时的重庆城里,像这样的警报台一共有49座,虎头岩警报台的编号为37号。

渝中区“四普”调查队相关负责人说,为有效降低日机轰炸的损失,重庆分成三批建成了这49座警报台,1940年底,重庆建有警报台20座。1941年,又新建警报台23座。到1944年,警报台的总数达到了49座。如此频繁地修建警报台,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日机对重庆轰炸的严重程度。

▲经过复原的虎头岩要塞射击室。

同时,在警报发布方式上,防空司令部采用“防空警报球”的方式辅助发布空袭信号,在敌机来袭时,以在城市高处悬挂“红绿警报球”的方式向全城发布空袭信号,敌机经过万县时发布预警警报,悬挂一只红球;敌机到涪陵,悬挂两只红球;敌机即将飞临城区,悬挂三只红球,为紧急警报。悬挂绿球,则表示敌机离去,空袭结束。

因此,虎头岩要塞见证了中国人民在苦难中的坚韧与不屈,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精神。在大轰炸中,重庆军民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一部壮丽的抗战史诗。虎头岩要塞成为重庆人民不屈抗战精神的见证地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和军事价值。

(本文图片均由渝中区文旅委提供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主编: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