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没有人间小满,谈何天下大足?听舞剧《天下大足》编剧分享创作感悟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周双双

2025-01-21 16:54

千年前,山石之上,铁錾争鸣,巧手工匠凿石刻画,让川渝之野的崖壁有了生命。而当世界文化遗产与现代艺术相融,传承千年的石刻造像会有怎样的奇妙变身?

2月21日起,以大足石刻为灵感创作的渝派舞剧《天下大足》将在重庆大剧院开启首轮巡演的首站演出。《天下大足》致力于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而吸引观众走进剧院的,除了《只此青绿》主创团队以及张翰、孟庆旸、朱瑾慧等颇具知名度的青年舞蹈演员之外,还有哪些情节设定值得细细咂摸?对于“天下大足”这个主题,编剧又有着怎样的解读?1月21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人民”是大足石刻独一无二的主题

《天下大足》讲述了南宋时期,少年小福因躲避战乱而逃至大足境内,幸而被生活在山崖下的工匠们所救。小福见识到修建摩崖造像的全貌,与石刻结下了不解之缘。自此,小福将这里视作家园,他要与工匠们一起,令摩崖造像世代相传。

然而山河动荡,一场雨夜的灾难降临在家园,那些平凡的工匠用生命守护了石刻群,永眠在崖壁脚下。为了他们,以及无数个未曾署名的工匠,小福决定:要以山为册、化刃为笔,刻石留名,令其万世不朽。

为什么故事主题聚焦的是一群普通的工匠?在《天下大足》编剧马洪湉看来,相比于其他石刻宝库或彰皇家气象或引梵音绕梁,唯有大足石刻将“人民”的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民族化、生活化、世俗化,是大足石刻不同于其他石刻的典型特征,在这里,可以看到普通百姓与佛道儒的形象同处一面崖壁。

马洪湉透露,在建组之初,主创们就对这座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了创作尝试。从始于唐朝、兴于两宋、传承于明清的历史,到以刺史韦君靖、高僧赵智凤、学者杨家骆等原型叙事的脉络,再到五万余尊造像、10万余字碑文的背景,都进行了梳理。越是深入,他们越是理解大足石刻对于“人民”主题的刻画。“因此,我们推翻了一切雄才英杰、三千世界的既定创意,而是只聚焦于这群最平凡的工匠。”在马洪湉看来,或许再难寻觅一个石刻宝库,能比大足石刻更有生活气息、更富人间烟火。

马洪湉表示,剧中工匠的角色原型,都能在大足石刻一窥踪影。比如石篆山的《志公和尚龛》,就凿刻了和尚手持尺子的世俗化形象,这也成就了剧中和尚以绳尺测距的设定。“我们从种种世俗化形象中获得启示,用整部剧的篇幅讲述一群工匠的故事,因为崖壁上的‘他们’,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他们。”马洪湉说。

天下大足的前提是人间小满

促使主角小福刻石留名的,是一场突发的灾难。为什么有这样的行为设定?马洪湉表示,在大足宝顶山有处非常独特的造像,即“十大明王像”(大佛湾22龛)。上半身被精雕细琢,而下半身的开凿却戛然而止,究竟发生了什么?文史界众说纷纭。主创团队在多方勘察之后,选取了那团历史迷雾中的地质灾害论,即泥石流。

“无论天灾或人祸,灾难的发生只在一瞬。可知的是,他们前一秒还沉浸于美好生活,下一秒就遭遇灭顶之灾。尤其是十大明王像略经斧凿的抢工痕迹告诉后世,支撑工匠们抢工的信念必定是强大的。”马洪湉说,工匠都是肉体凡夫,有过冒雨抢工的经验,却没有预知坍塌的神迹。他们还寄希望抢工开凿完造像,随后下山与亲人团圆,继续他们的人间小满。

何为人间小满?在马洪湉看来,工匠们凿石、嬉闹、燃灯、晒书、吹笛怡然自得的人生就是“小满”。他们满含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凿刻着一尊尊菩萨造像,也祈求着人间每一次的团圆美满。

所以在舞剧《天下大足》里,家文化是始终跳不开的华夏基因,这也是创作团队想赋予其超脱时代的意义:有骨血亲缘的地方就是家,于是有了剧中工匠们的万家灯火;众生所在之处便是家,于是有了剧中和尚这个角色在团圆夜独自测量的怡然自足;浪迹天涯亦是四海为家,于是有了剧中角色老板娘遗世独立的洒脱。

对于刻石留名的形式,马洪湉也进行了解读。不靠字幕列出大足石刻题记中有署名的46名工匠名单,也不靠碑文呈现工匠们的姓名。导演和编导们对“留名”的呈现形式,进行了一段艺术化处理,更像是某种点名的仪式,从他们被留下名字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以另一种形式活了过来。“留名的行为,可以理解为一种铭记。只要还有人铭记,他们就不算真正死去。”马洪湉说。

(本文图片均为《天下大足》剧照)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主编:兰世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