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作家张者宋尾获川观文学奖小说奖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李晟

2025-01-18 21:11

“张者就像一个双手插兜的旁观者,凑着热闹,笑而不语,却把人性人情的复杂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1月18日,以“扎根人民和大地,书写新时代气象”为主题的2023年度川观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成都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隆重举行,重庆作家张者的中篇小说《芳邻》获川观文学奖小说奖,颁奖词中这样写道。重庆作家宋尾凭借短篇小说《弹弓》同获此奖。

据悉,2024年8月5日,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评选工作正式启动,经过评委会历时三个月的评选,25部作品分别荣获“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小说奖”“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非虚构奖”“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散文奖”“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诗歌奖”“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西岭雪’文艺评论奖”。

重庆作家双双捧回川观文学奖

“一个别墅区,二三四‘芳邻’。张者用其幽默的笔调,从养鸡养狗的争论中,发掘出城市与乡村、知识阶层与市民大众、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生活方式的差异与戏剧性。那些生动可感的现实性与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张者就像一个双手插兜的旁观者,凑着热闹,笑而不语,却把人性人情的复杂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落笔处,看似散漫,却有忽然洞开的拍案叫绝。有鉴于此,授予张者《芳邻》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小说奖。”

这是川观文学奖为张者创作的《芳邻》写下的颁奖词,寥寥数语,将这本小说笔触中的诙谐幽默和力透纸背的现实主义思考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这并不是《芳邻》这本小说捧回的第一个大奖了,此前,《芳邻》还获得了《北京文学》评选出的年度优秀作品奖。

为啥一本《芳邻》能够在全国频频斩获大奖?翻开小说的扉页,答案从白纸黑字间一点点透出——作者从“一鸡”“一狗”的小事处开始着墨,通过邻居们的唇枪舌战,浓缩入了政治、历史,乃至民族国家和人类价值等大话题。一本书,端出的是一座人生的大舞台,而这样的舞台,就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正如北京大学教授为《芳邻》写的书评中所言:“张者是高明的小说家,说他高明,是说他一向擅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有意味的事物,借助他特有的诙谐——有时是冷幽默,来加以点染和渲染,使其生发出意义或趣味,传递出他对现实的思考与态度。”

▲川观文学奖颁奖典礼上举办的沙龙现场。四川观察供图

“平庸的生活、纠结的情感、压抑的过往……不断反复,难以释怀。宋尾用看似琐碎但实则缜密的笔调,带来对现代人、家庭、情感的反思,读来不寒而栗却又无可奈何。作为一位曾栖身于媒体的写作者,宋尾一直以独特的视角保持着对现实之外另一个世界的凝视,并保持着他独有的清醒与思考。他试图劝解所有人,生活中有太多不确定,有时候,难得糊涂,或许是人生最好的走向。有鉴于此,授予宋尾《弹弓》川观文学奖(2023年度)小说奖。”

这是川观文学奖给予另一位重庆获奖作家宋尾的颁奖词。

宋尾将他的笔触更多地聚焦到了他所生活的重庆,他的小说背景大多设在重庆的市井街巷,有些甚至是本地人念念不忘的犄角旮旯。读他的小说,仿佛许多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其中的人物和地名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读来特别有亲切感。

《弹弓》的背景地也不例外,重庆赫赫有名的望江厂,就成了故事开讲的地方。

为何总是把故事放在老街老巷之中?

宋尾用他在自己的小说《相遇》中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每次走在石板街上,那种感受都是相似的——整个世界都在飞速运转,这里仍在抱残守缺。这条老街与磁器口景区组成了一个L形,相比人声鼎沸的磁器口正街,这里犹如一个被遗忘的世界,冷清、寂寥,却有着更为丰富的气息。”

非虚构作品流淌着人文关怀

2023年度川观文学奖共有25部作品获奖,它们无一例外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上对当下国内文坛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引领意义。

小说奖方面,除了张者的《芳邻》和宋尾的《弹弓》,钟求是的《宇宙里的昆城》将科幻文学的创作元素和观念融入其中,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神奇故事,构建出一个新奇刺激的小说世界;黄咏梅的《昙花现》以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勾勒出一幅幅关于时间、爱情与人生的画卷,让人在短暂的阅读中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温暖;宥予的《塞里史龙洞》以一种扑朔迷离的方式,大胆地做了一次书写的探索与实验,闪耀着令人惊艳的才华。

非虚构奖方面,胡安焉的《我在北京送快递》是一部以打工和写作完成的底层生活实录与个人心灵史,书写繁华背面那些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与真实生活;徐剑的《西藏妈妈》用坚实的脚力和扎实的采访,立体呈现西藏“孤有所养,少有所依”的动人画卷,流淌着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人文关怀;黄灯的《漫长的家访》以极富责任感和内省精神的知识分子立场,让读者看到了中国的教育现状,看到了中国社会的丰富肌理,让非虚构的力量得到不着痕迹的张扬;唐荣尧的《黄河的礼物》对黄河流域进行了近二十年的田野调查,将地貌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行政地理学等融为一体,书写属于黄河的时光之书;马小起的《独留明月照江南》在家长里短的娓娓叙说中,描摹著名翻译家李文俊正直、慈爱、淡然、天真的形象,获得强大的破圈效应。

散文诗歌用唯美笔触速写生活

用唯美的笔触撰写而出的散文和诗歌,无疑是文学界的两朵并蒂莲,在本届川观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这样的妙笔生花之作,也闪耀着光彩。

散文奖方面,胡弦的《岷江杂忆》多维度地串联起与岷江有关的自然和人文信息,将山水、人间、历史汇聚在诗一般的文字之中,给予人们观察生活的另一重视角;龚学敏的《率领春天满天地飞》以江为经、以酒为纬,连接民间日常、宏阔背景和关于生活的哲学与精神,散发出神性和灵性的光辉;章夫的《拦马墙的历史回音》流露出厚重的生命哲思,文字随着行走的层层深入铺排出环环相扣的严密结构,在同类作品中特质突显;王剑冰的《远古的回响》用情景还原的方式切入历史时空,充分调动读者的感官体验,以独特的视角写出意味无穷的历史感;包倬的《姜之州》通过对一座小镇历史文化的纵向展开与横向勾勒,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充满知识性、趣味性的速写,“物”与“我”高度统一。

诗歌奖方面,陈先发的《旧宇新寰》(组诗)语言朴实而不生涩,意境优美而不繁杂,一种深邃的思想和哲理蕴含其中,形成古曲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娜夜的《水和树》(组诗)用饱含深沉的爱和洋溢诗意的美,歌唱现实、颂扬生活、彰显自然,寻求独属于自身的韵律和语言表达;马嘶的《秋兴图》(组诗)用多重意象的集合,营造一种浓重幽深、层次丰富的情绪,并释放出文脉悠长的哲思,以生动的意象展现出独特的“诗味”;陈巨飞的《短歌行》(组诗)对古代诗歌经典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日常经验和历史积淀并置在一起,用锋利的语言将时间与空间、抽象与具象精心重组,呈现出一种异质之美;李永才的《大美天府行》(组诗)将历史的厚重、现实的丰满、未来的憧憬并行呈现,聚焦于时代风貌与当下生活,力图在现实主义传统中开辟新路。

“西岭雪”文艺评论奖方面,何平的《关于当下AI写作的技术问题》秉承对传统文学的敬畏之心,直面人工智能ChatGPT的强势介入,作出了自己创新的,辩证的,且具有前瞻性的思考;刘小波的《现时已可观,未来亦可期——成都小说年度报告》以俯瞰全局的宏阔视野,对成都小说的发展现状发起总结归纳,体现出一位青年学者精进的治学能力;伍立杨的《东风吹着便成春——观陈志才画作感言》以其独特的美学趣味,深入陈志才的画作之中,观照艺术存在于时空中的意义与价值;侯军的《孙犁的时评——重读孙犁系列随笔》探寻出一条“报人孙犁”的辅路,发掘和探究孙犁纵论时政、指点江山的另一面,全景观照孙犁的创作人生;寸言的《不完美的美——品舞剧〈红楼梦〉》基于艺术规律、饱含真知灼见,于众声鼎沸外,保持着补苴罅漏的冷静与清醒。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周双双   主编:兰世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