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红岩精神与《新华日报》| 刘大明:报人的统战宣传角色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韩毅 谢智强

2025-01-11 17:53

“报人的角色不仅限于报道新闻,他们在党报中扮演了舆论引导者、政策解释者、社会沟通桥梁的多重角色。”1月11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第二届红岩精神与《新华日报》学术研讨会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研讨会上,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刘大明以《重庆《新华日报》与党报历史使命:报人的统战宣传角色》为题,分享了他的精彩观点。

▲刘大明。记者 谢智强 摄

在刘大明看来,党报作为党的新闻工具,不仅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更是党进行政策宣传、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的重要途径。党报的历史使命是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党的政治任务,特别是实现党的政治目标,如统一战线的工作。

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汉口正式创刊。周恩来为创刊号题词:“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旗帜鲜明、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的同时,也明确地指出了《新华日报》的任务和目标。《新华日报》还在《大公报》《武汉日报》等报刊上向读者庄严宣告了本报任务:团结全国抗战力量,巩固民族统一战线,发表正确救亡言论,讨论救亡实际问题。

再如,1942年2月20日,《友声》专栏首次出刊时,周恩来以编者的名义亲自撰写了一段前言,说明专栏的意义:“本报特辟‘友声’一栏,欢迎各方面朋友,对于各种问题,提出真知灼见,赐予本报发表,以便公开讨论,这就是本报的嘤嘤之鸣,想为读者诸君所乐于赞助的罢。”

那么,报人如何执行统战宣传任务?在刘大明看来,在党报中,编辑和记者不仅要传递信息,还要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帮助党和政府实现舆论的引导功能。报人在撰写报道、选择采访对象、安排版面时,可通过细节和呈现方式巧妙地执行统战任务。

刘大明表示,《新华日报》在统战宣传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传达党的政策与理念。作为党报,《新华日报》不断传递党的方针政策、思想理论及其对外界的统一战线策略,相关报道不仅仅是信息传播,更有意识地进行舆论引导,塑造和传递了党的声音。

协调党外力量与党内力量的关系。在重庆这一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新华日报》在党外势力和社会各界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推动了不同政治派别与社会力量的合作。

推动社会稳定与和谐。《新华日报》通过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帮助社会各阶层理解党的政策,减少误解与隔阂,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助力了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战略目标。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杨潇   主编: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