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社区“更新生长”?这个街道请来专家和居民、商户面对面探讨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周双双

2025-01-04 18:37

1月3日13:10,冬日暖阳照耀在山城大地,此时,距龙湖时代天街仅一街之隔的大坪街道七牌坊社区,仍处在一派忙碌中。在忙碌穿行的人中,有一队人,时不时停下来拍照、讨论,他们是大坪街道办事处请来的重庆市规划事务中心、重庆市城市规划协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的专家们。

▲专家在七牌坊社区现场走访。受访者供图

当天下午,由大坪街道主办的城市微更新和社区融合治理专题研讨会在七牌坊社区煤建新村进行,专家们和居民、小巷商户聚坐在一起,探讨超大城市中心城区里,老社区多元融合治理的路径,也期待着一个街景更美、生活更有朝气、更有获得感的七牌坊社区。

城市微更新,居民们盼了很多年

活动现场,当专家们鼓励居民商户说出自己的故事时,大家开始畅所欲言。

肖洪淑与丈夫在社区经营着一家私家菜馆,主打重庆特色菜。夫妻小店从2003年开始干起,已经成为一家“网红”店,门店已经从最初的40平方米扩展到如今的150平方米。按照肖大姐的话讲,每到饭点,店里几乎都要叫号等待,每天平均要接待150桌食客。“最开始我们是为了生活,凭手艺开个小店养活一家人,没想到后面就一直在这里扎根了。”肖大姐掏心窝地表示,虽然这里已经老旧,但即使是为了稳定的客源,也想继续留在这里。

与肖大姐的私家菜馆相隔不过20米,是刘国淑的家政公司。同样是开了20多年的小店,门店不大,却有着30多位员工。“我们主要提供保姆家政服务,周边的老居民都是我们的客户,口碑也是从这些叔叔嬢嬢的嘴巴里传出去的。”刘国淑表示,自己从妈妈手里接过这个事业,虽然中途也几次动过念头,想要把门店搬到旁边更宽敞、亮堂的写字楼里,但最终作罢。“也许是情怀吧,周边上了年纪的居民来来往往都会寒暄两句,虽然这里有些旧了,但我想一直在这里看着它越来越好。”刘国淑说。

▲讲座中,商户踊跃发言。受访者供图

沿着家政公司再走60米,是邓才的豆花馆。这个豆花馆去年12月才开始试营业,生意红火,每天的营业额有几千元。作为一个新七牌坊人,邓才说自己在选址前,看中的就是这里的交通优势和浓郁的烟火气。

而商户们所感受的一切,同样是年过古稀的漆文明最深刻的记忆。漆文明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即使子女们长大、搬离,他也舍不得离开。和老街坊们建立的紧密的社会关系网络,让他对这里有着极强的归属感。

对于居民和商户们的急难愁盼,大坪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晓看在眼里。“七牌坊社区位于大坪核心区域,曾经也辉煌过,人口密度大,周边教育、医疗、交通等均配套完善。但随着经济发展,曾经让当地居民们自豪的建筑和街景,如今已经变得老旧甚至跟不上时代。”朱晓表示,这里从来就有着商贸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深厚底蕴,实施城市微更新意义重大,也是现实发展所需。

“本次活动,其实也是街道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的内容,是学习也是凝聚共识的过程,我们希望把商户和居民都聚拢到一起,一起出谋划策,一起实实在在为家园出力。”朱晓说。

专家支招,更新与治理相融合重新激发社区活力

如果说社区是一张旧底片,那么微更新就如同一台“微创手术”,重新激发起区域的活力。如何提高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如何保留社区历史记忆与特色风貌?专家们现场支招。

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规划学术委员会执行秘书长张九禾,以《基层社区治理案例分析》为题进行了分享。近年来,其带领团队成员深入基层社区,策划了“邮电支路社区规划艺术节”“沪汉社区百姓主题摄影展”等活动,创新探索出一条用影像助力城市更新“社区营造”的新路径。张九禾特别提到了大渡口区新山村街道沪汉社区的更新探索。“虽然情感和艺术解决不了所有的事情,但每个人的心动,就是行动的开始。”张九禾表示,在大渡口区她用采集居民故事、举办摄影展的方式,让居民对家园有了更深厚的情感黏合,或许对同样有着家属院背景的七牌坊社区煤建新村,是可以参考的路径。

▲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规划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李传波,同时也是北仓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收到大坪街道办事处的邀请之后,他便提前带着团队对社区周边的情况进行了走访、分析,并绘制了街景地图。活动现场,李传波与居民和商户互动,让他们提出当前街区内存在的问题。缺少公共休闲空间、街区导视系统不够完善、店面招牌杂乱、街道入口识别性不够突出……大家踊跃发言。

“居民和商户的需求概括一下就是宜居宜游宜业。”在李传波看来,在进行更新改造时,无论是搭台的部门单位还是唱戏的企业,都一定要把“自己是百姓的一员”的思想刻在脑子里,留住在地文化、在地居民,进而留住烟火气,进行城市、社区、建筑、人文相融的实践。

“这里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拥有寻常人家的烟火气。保存完好的市级文保单位七牌坊石碑林屹然矗立,述说着前世今生;林立高楼下依然人来人往的寻常巷陌,保持着几十年来的传统生活。”重庆市规划事务中心副主任方波表示,在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大背景下,煤建新村的微更新正当时,期待这里能结合社区居民意愿开展有机更新,走出一条文化传承与品质提升相互融合的社区治理之路。

在随后的研讨会上,专家们继续细化分析,大家不间断地提出想法、建议,不大的会议室内,一股暖意在蔓延……

实地探访,借鉴“良方”拓视野

纸上得来终觉浅,为了让商户们真切感受城市更新带来的活力。1月4日下午,大坪街道又组织11家商户来到北仓文创街区实地探访。

商户们先后来到北仓图书馆、北仓青年夜校等地。“一年到头都在店里忙碌,很少走出来看看外面的城市街景。”在煤建新村开着一家包子店的陈大姐表示,北仓外沿的居民区与现在的七牌坊十分相似,北仓都能通过策划运营变得活力四射、欣欣向荣,她相信自己所处的小巷也可以。她也期待能够参与其中,共同提升经营品质。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周双双   主编:兰世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