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圈荣誉称号满天飞 刘海明:“艺术师家”何其多?浮躁版“画饼充饥”罢了
2024-12-07 10:04
只需花费数千元,就能收到一张证书成为“优秀人民艺术家”“国宝级大师”……在艺术圈,滥造荣誉称号的乱象依旧存在。
随着记者深入调查,一条买卖荣誉头衔的利益链逐渐显现。一些社会机构开展收费评比活动,不看实际艺术水平,只看出价高低,只要价码到位,立即颁发“证书”。有的不需要参加评比,只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和作品照片,就能戴上艺术界的“高帽”。
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海明:
“艺术师家”何其多?浮躁版的“画饼充饥”罢了
真正的大师和大家,总能让人高山仰止。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大师名家,毋需一纸证书,凭借一两部堪称典范的作品,足够风流人物,自能流芳百世。
在某些商业化程度高的领域,本该经过历史大浪淘沙为世人所知的名家,由于名家荣誉评价没了“时差”,造成了“大师”“大家”满街走的乱象。
当荣誉称号变成商品,“大师”“艺术家”就“飞入寻常百姓”,只要花点小钱,就能买回一顶纸质版的“艺术师家”高顶帽子,铜臭气带来的浮躁,就成了“社会公害”。纵然行内人心知肚明其中的玄妙,偏偏这样的把戏具有“防弹功能”,任凭网络舆论的冷嘲热讽,“艺术师家”的交易照样红火,毕竟有这么一顶纸糊的帽子,能给“师家”们带来更多的真金白银。
艺术圈大师大家泛滥,在于这样的荣誉称号不但可以“画饼”,更可以“充饥”。治理这种乱象,“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舆论氛围固然重要,更要明白,商品化的荣誉称号是违背时间逻辑的产物。真正的荣誉,应该是历史沉淀的结果,留给后人担任当代芸芸众生的荣誉鉴定师。如果不顾荣誉称号的时间逻辑,当代评委、卖家赤膊上阵,权力、关系和利益怎能不乱点荣誉称号的“鸳鸯谱”?
荣誉称号方面的“画饼充饥”现象,艺术圈不过是浮躁社会的冰山一角罢了,这才是最值得反思的一个现实问题。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