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美讲堂第三季②|一“纸”传千年,绘出乡村新图景
2024-11-14 20:55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碧水自中流。
青衣江侧,翠竹林中,潺潺溪边……一个宁静古朴的村落——夹江县马村镇石堰村,
曾经,这里是“贡纸”“文闱卷纸”产地,同“蔡侯纸”一脉,鼎盛时年产量8000吨,居全国之冠。后因,工业纸冲击、环保问题等,让这里一落千丈,沦为“废弃村”。如今,艺术再造,这里的书画纸年产量超15万吨,占全国市场的60%,大千纸故里、文家乐等成为八方游客打卡地,入选农业农村部评选的2024年全国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
▲川美讲堂录制现场。受访者供图
11月14日,川美讲堂第三季第二讲在这里开讲,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召南,结合他和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教授谢亚平的团队,在马村镇数年的艺术乡建实践,分享了“一张纸”的魅力蝶变故事。
艺术改造
“废弃村”成为文化示范村
冬日暖阳初升,徜徉马村,溪水潺潺,错落有致的白墙青瓦房掩映在翠竹林中,静怡、古朴!
文家乐民宿,升起袅袅炊烟,荡漾着人间烟火,独具墨韵特色;
大千纸故里、村史馆,藏着古法造纸的千年秘密,吸引众多研学游团体体验“夹江竹纸制作技艺”这一国家级非遗……
“谁会想到,2018年,我追随张大千的脚步,第一次走进这里时,却是一片破败景象,民房破败,荒草丛生……”潘召南的讲座,从对马村的第一印象聊起。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召南正在分享。受访者供图
彼时,因机械造纸的市场冲击、环保问题的困扰,马村古法造纸陷入困境,仅有少数村民家留存的纸墙,述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据载,夹江手工造纸始于唐、继于宋、兴于明、盛于清。其中,夹江手工造纸中的“长帘文卷”和“方细土连”二纸,经康熙亲自试笔后,被钦定为“文闱卷纸”和“宫廷用纸”,鼎盛时年产量8000吨,居全国之冠,可谓“家家户户有作坊”。
抗战时期,安徽沦陷,宣纸断源,急于去敦煌临摹壁画的张大千来此,找到“纸农”石国良。二人经反复试制、试写、试画,对当地的纸进行了改良。改良后的纸,拉力增强,可承重笔,洁白细腻,浸润性好。
张大千称之为可与安徽宣纸齐名的“国之二宝”。其后,当地的纸,也随着张大千的画作享誉海内外。
不过,后来,随着机械造纸的壮大,以及环保问题
技艺共创
现代设计“活”化乡村
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成了当地政府及村民迈不开的问题。
“诚如,张大千改良纸张,我和谢亚萍的团队对当地进行了设计再造。”潘召南说,设计学是一门整合性
讲座中,潘召南介绍,“设计”既可以是研究对象,也可以是研究的资料、阐释和分析的要件。从跨学科的角度对“设计”展开研究,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视觉权力”的反思。不仅使我们懂得“市场规则之外”的多维表述的可能性;同时也让我们明白,要真正了解不同文化、不同需求的设计立意、表达和实践,唯一的方式就是到他们中间去,去了解它们,构成服务社会的客观依据和材料。
▲潘召南团队艺术改造的民居施工现场。受访者供图
在深入调研后,他们意识到,设计赋能乡村,必须要解决好传统农耕产业与乡村产业发展的错位、文化关注点与服务对象的错位、城市文化建设模式对应乡村的错位、乡村设计与乡村营建方式的错位、资本的投入目标与村民的诉求错位。
为此,他们担负起了乡村建设中的利益“协调人”、村民的“辩护人”、自主共建活动的“召集人”、建设与发展的“谋划人”、文化发展与美德再立的“倡导人”。
▲潘召南团队设计的艺术装置。受访者供图
以服务设计,引导地方多元力量参与,以文旅基础设施为切入点,改造旧民居、打造村史馆等,建构起当地的文化产业基础;以组织设计,将传统“农家乐”升级为“文家乐”,引导建立“文家乐”民宿协会,将造纸、惜字的传统、崇文重教的民间氛围以及书画传家的地方习俗,进行产业化推广,激活文化
以触点设计,有针对性地完成当地纸业文化片段的修补,包括产居型建筑的大屋檐、上
“三纸”融合
千年古纸焕发新魅力
村因纸美,美促旅兴,旅传纸名……经过多年打造,当地大力推动起了“纸文化+纸产业+纸旅游”的“三纸”融合发展,并逐渐形成文化兴村的闭环,让千年纸
如今,在古色古香的纸坊,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复原着“大千竹纸”古法技艺生产场景,吸引着大量研学团队到访。
“集中制浆、分户造纸、集中治污”,破解了造纸污染难题,还提高手工纸生产质量,让水更清、山更绿。
村史馆对造纸村落的历史风貌、产业分布、生活民居、造纸工艺、纸乡民俗等,进行了整体呈现,既是游客中心,也是展览空间,观者络绎不绝,
文家乐,以纸文化为主题,书房、笔墨纸砚、庭院、山景房一应俱全,既可开展文化体验活动,也有餐饮、美术馆都配套……
“借书画纸这一‘生态碗’,让我们吃上了文家乐‘旅游饭’,年收入超过10万元,真切感受到了‘纸文化+旅游’的好处。”文家乐老板陈利群说。
▲潘召南团队设计的村史馆。受访者供图
数据显示,去年,马村镇经营纸及纸制品产业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共有28家,全县书画纸的产量15.5万吨,占全国60%的市场份额,综合产值达50亿元。
马村镇石堰村先后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最美古村落、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纸制作技艺”传承地。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发布2024年全国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夹江县马村镇:推进‘三纸’融合
“马村的实践告诉我们,设计赋能乡村,解决好乡村设计的伦理性、现实性、在地性等问题,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实现可持续发展。”潘召南说。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