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剧评】穿越历史烟云,重返上甘岭战场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兰世秋

2024-11-03 12:58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68年前,电影《上甘岭》上映,引发观影热潮,一首《我的祖国》唱响大江南北。

68年后,剧版《上甘岭》在央视、优酷等平台播出,收视数据全线飘红,“最可爱的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灵活多变的战术智慧与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打动无数观众。

▲海报。图源来自网络

1952年秋,持续43天的上甘岭战役以志愿军在逆境中赢得最终胜利而闻名世界。

剧版《上甘岭》由中央电视台、优酷、博纳影业联合出品,不仅再现了同名老电影中的经典情节,还在故事结构上独辟蹊径,以战火熔炉中的人物成长带动剧情,通过人物和他们的命运串联起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该剧在创作上严格按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将真实的历史人物与虚构的戏剧人物完美融合。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的成功与否,一个标志性的原则就是,典型人物的塑造是否成功。就《上甘岭》而言,就是典型人物能不能体现出当时的志愿军战士、那些优秀的英雄儿女们真实的精神面貌。

海报。图源来自网络

为了尽可能多地展现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剧中塑造了段显峰(黄轩饰)、秦基伟(王雷饰)等典型人物。

秦基伟和段显峰作为该剧最重要的人物,都是有勇有谋的儒将。不同的是,秦基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该剧在塑造这个人物时,是以他的日记作为基础。而段显峰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的身上有许多志愿军战士的缩影——原本是军事学院教员,弃笔从戎走进战场,是一个在战斗中不断受教育、被洗礼,并最终完成蜕变的人物。

段显峰的身上融合了众多真实人物的特点。比如,他对上级的命令总有自己的认知和建议,打仗爱动脑筋,有主见,这些特点来自于抗美援朝烈士张广生;他在作战过程中极度重视火炮的使用,追求精准使用火炮,这个特点则来自战斗英雄李长生。同时,段显峰身上还有拆弹英雄‌郭金升等众多志愿军英雄的影子。

而在大结局中,段显峰一边喊着“为了新中国,向我开炮”一边冲向敌人阵地的桥段,首先是向老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致敬。同时,该剧主创在前期收集资料时发现,在整个抗美援朝期间,前线战士有40多人向炮兵喊过“向我开炮”。此刻,段显峰代表的正是前赴后继投入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战士们。

该剧注重细节刻画,将战争全景与人物特写进行流畅的切换,展现出战争的行进性和紧迫感。

海报。图源来自网络

如,在第4集中,重庆铜梁籍志愿军战士邱少云面临烈火烧身之势,为了不暴露目标咬牙坚持的特写不断出现,身边的战友无不掩泪抽泣,随后切换至战士们冲锋的全景画面。战斗结束时,画面黑屏,打出了“邱少云……时年仅26岁”的字幕,屏幕前的观众被深深打动了。

在创作邱少云牺牲的戏时,编剧们查阅了英雄生前的事迹,并设计了一条故事线。但写出来后,大家总觉得不满意,于是又推倒重写。到了最后拍完进行后期制作时,编剧们依然觉得不满意,于是一遍遍改,改到最后,只剩了一场戏。邱少云牺牲时的特写与战争的全景画面交替出现,呈现出更撼动人心的力量。

大片的质感、细节的考究,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让观众身临其境般投入剧情中,仿佛亲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该剧最大程度地还原战争场面,场景搭建和特效制作无疑也是其收视飘红的重要因素之一。

剧版《上甘岭》在场景制作上极具匠心,剧组甚至还专门搭建了2公里、占地5000平方米的坑道。

接受媒体采访时,导演刘伟强曾表示:“我们经过对上甘岭战役的研究,结合军事专家和顾问的指导,发现在上甘岭战役里中国志愿军在军事策略上的制胜法宝,就是通过坑道战赢得了战场上关键的时间机会。”

而要讲好坑道如何有用,他给幕后制作班底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制作组花了3个月的时间去勘景,结合大量资料和原始照片,去复盘模拟当年的战役。

同时,特效制作上的高投入也是一大亮点。该剧的特效团队使用了当下最先进的技术,从战争场景的炮火到士兵的受伤,所有的视觉效果都经过精心设计。

最终,剧中呈现的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画面,不仅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体验到了战争的残酷,也展现了剧组对历史细节的严谨态度。

72年前的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72年后,我们跟随剧版《上甘岭》,循着英雄的脚步,穿越历史的烟云,重返上甘岭战场,直面历史,见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壮举,感受、体悟、传承历经风雨始终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抗美援朝精神。

那首《我的祖国》又回响在耳畔: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杨潇   主编:兰世秋      审核: 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