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奏响幸福生活的乐章,《灯火中国》(重庆篇)播出引发热烈反响
2024-10-02 18:23
“太有力量感和冲击感了,不仅体现了重庆的璀璨灯火,更彰显了重庆人的坚韧精神。”“灯火里的中国,永远藏着温馨和幸福。”“根本看不够,今年一定要到重庆去一次!”……
9月29日19:30,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制作、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协助拍摄的国庆系列节目《灯火中国》(重庆篇)在央视综艺频道首播;10月1日21:30,该节目又在重庆卫视、重庆时尚生活频道再次播出,引发了广大观众、网友的热烈反响和高度评价。
创新篇章结构,记录时代影像
作为重庆市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20个重点项目之一,《灯火中国》(重庆篇)在节目模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分为“新·潮”“心·意”“欣·荣”“薪·火”四大主题乐章,并采用“城市主题交响乐+实景音乐秀+拾光故事”的模式,以“拾光者”(主持人)的城市行走为线索,点亮山城的每一处灯火,让观众在光影交错中感受重庆的独特魅力。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从流光溢彩的嘉陵江边到充满人间烟火的南滨路,绚丽灯火激活了重庆这座8D魔幻之城,山城每一个角落的音符被徐徐奏响,犹如一幅流动的光影画卷。
乐章一聚焦城市建设,乐章二讲述平凡人的不凡生活,乐章三呈现重庆经济、科技领域的突破与发展,乐章四则生动描绘、歌颂中华儿女薪火相继、逐梦远方的信念……节目从城市建设、民生、经济、科技等多个侧面进行刻画,4大主题乐章气势磅礴,精彩的视听影像令人沉醉。
创新音乐制作,致敬川渝文化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音乐制作团队将川渝民俗文化融入乐曲中,精心创作出贯穿节目始终的主题交响乐,每一主题交响乐都是对川渝文化的深情致敬。
前三个乐章“新·潮”“心·意”“欣·荣”,均以川渝最具代表性的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为旋律,在歌曲达到高潮的部分进行变奏及展开,用三次不同速度、曲式、情绪的音乐,层层递进地展现了重庆人的精神和气魄。
值得一提的是,“新·潮”“心·意”两个乐章,巧妙地将笛子、古筝、琵琶、二胡等传统民族乐器融入西洋管弦乐中。它们时而独奏,时而与乐队共鸣,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增强了乐曲的冲击力,增加了乐曲的辨识度。
第四个乐章“薪·火”则选用了国家级非遗“川江号子”作为创作核心。这种充满力量和冲击感的艺术形式,不仅彰显了重庆的地理特色,也体现了重庆人民的坚韧精神。不仅如此,音乐制作团队更是大胆创新,将电声元素融入传统号子中,为这项古老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在现代舞台上焕发新的光彩。
记录平凡微光,传递不凡力量
一座城市的灯火,不仅来自绚烂的城市景观,更来自扎根这座城市、默默奉献的守护者。“节目的拾光故事环节最打动我,普通人每一次的坚守,都是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告白。”在市民吴江看来,最打动他的,是节目中那些各行各业的城市建设者所贡献出的不平凡力量。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深耕,汇聚成最美的风景。
比如,“桥梁守护者”张犇,时常要攀登到200米高的桥顶,也要深入地下23米的地基锚室,无论是3000多个螺母,还是每一处涂装,每一处细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比如“电缆医生”黄帆和他的同事们,常年行走在城市的地下电缆沟中,这里的“走廊”最高不过1.2米,最宽也只有0.6米。密闭的环境,酷热的高温,还有各种虫子的陪伴,每隔两三天,“电缆医生”都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巡检超过7个小时……
路上熙熙攘攘,每一个忙碌向前的你我,共同点亮了熠熠生辉的城市。
“节目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部重庆城市宣传片和一堂生动的人文教育课。”市民袁燕表示节目两次播出,她都守着观看,心中有满满的自豪感。袁燕说,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这档节目,深入地了解了重庆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感受到新时代下的重庆活力和魅力。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