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术学院参与设计的中国登月服外观首次公开亮相,第三届航天服技术论坛在渝举行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韩毅 尹诗语

2024-09-28 20:27

群贤毕至襄盛会,俊采星驰话蓝图……9月28日,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办,人因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庆梁平区政府、四川美术学院等承办的第三届航天服技术论坛在渝举行。论坛上,不仅有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十余位院士、专家共话了航天服发展,还首次公开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登月服外观,以及启动了登月服征名活动、首届星际探测航天服创意设计大赛。

太酷啦!中国登月服外观惊艳亮相

“太酷啦!”当天上午,在第三届航天服技术论坛开幕式上,伴随激昂的音乐,中国登月服外观首次公开惊艳亮相,引起现场观众惊呼声、掌声雷动。

▲9月28日上午,第三届航天服技术论坛在重庆召开。在开幕式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面向社会发布登月服征名活动,并首次公开中国登月服外观。记者 尹诗语 摄

该登月服主体散发出科技感十足的金属光泽,上下肢红色装饰带增强了视觉上的力量感和修身效果。其中,上肢装饰带设计成优雅飘逸的“飞天”飘带造型,下肢装饰带设计成火箭升空尾焰造型,上下呼应,形成一飞冲天的势态。

服装总体借鉴了传统铠甲的形态,硬朗刚毅,彰显出庄严气魄和非凡勇气,传递了中华民族开拓进取、勇毅前行的意志精神。

据介绍,航天服是发射、返回、出舱活动任务中必需的防护服装,为航天员提供生命保障和作业支持。由于航天服研制涉及学科领域广泛,技术复杂,目前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具备航天服自主研制能力。

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舱内航天服护送了35人次航天员安全进出太空;自主研制的我国第一代、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目前已支持17名航天员、33人次成功执行17次出舱活动,有力保障了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和高效运行。

对于登月服的研制,我国于2020年启动,聚焦复杂环境综合防护、人服能力提升,以轻量化、小型化、高安全可靠为目标,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确立总体技术方案,为我国首次载人登月任务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中国登月服外观首次公开亮相,展示了我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的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我国航天服技术已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美术学院参与了此次登月服工业设计。“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唐青阳表示,川美主动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特别是在航天产品工业设计方面,建成了一流的研究平台和设计团队,产生了以航天载具、航天服饰、太空机器人、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重要设计成果。面向中国未来载人航天发展重大需求,川美将全力以赴,以艺术与设计之力,助推中国航天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活动现场,杨利伟摁下了登月服征名活动的启动键。记者 尹诗语 摄

中国登月服外观首次公开亮相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还摁下了登月服征名活动的启动键,面向所有热爱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自然人、法人及组织征集登月服名称。

征集的登月服名称要充分体现载人航天核心价值与相关元素,彰显“中国智造”的良好形象,并要统筹考虑前期空间站任务“飞天”舱外航天服名称的延续性;名称还应简洁凝练,原则上不多于4个汉字,便于识别、记忆和推广,既要具有中国特色,又要有鲜明的科技与探索寓意,还能代表登月服的特征和应用价值等。

本次征名活动截止时间为今年10月31日24时,之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将组织专家对征集作品进行初审、终评等,最终评选出1个命名方案,并根据名称创意说明评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作者。

10余位院士专家共话航天服未来发展

在论坛特邀报告环节,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界的10余位院士、专家围绕“创新、聚力、共融”主题,从航天服系统总体设计、防护与环控生保、电子信息与人服能力增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了我国航天服技术领域取得的成果及未来航天服发展的新需求、新挑战、新技术,探讨了航天服未来发展。

“辐射、月尘、等离子体、微流星体、温度等对载人航天活动有着很大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研究员王赤在论坛上分享称,对于未来发展,我国应加强地月空间环境探测和研究、科学开展辐射防护设计和评估、进行重大空间天气事件的预报。

其中,在环境探测和研究方面,要建立月球空间天气“气象站”,开展完善的、常态化的日地月空间环境监测和预报,涵盖月表辐射环境、等离子环境、电场、磁场、月尘等环境要素的监测,以及月表环境要素的自动监测、智能处理、分析等。

在科学开展辐射防护设计和评估方面,包括开展航天服的材料、电子学等设计研制,建立月面复杂地形附近辐射粒子、电场及尘埃环境的先进数值模型,评估人为活动对月尘环境的影响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分享称,在太空极端环境,传统的纺织材料无法胜任任务需求,高性能纤维应得到关注,包括碳纤维、玄武岩纤维、石英纤维、高强度聚酯纤维、芳纶纤维等无机和有机纤维。其中,纤维多功能交叉使用,如采用有机纤维包缠无机纤维,可提高无机纤维纱线的耐磨性、耐剪切性、可织造性,是在航天领域应用的趋势。

▲第三届航天服技术论坛现场。记者 尹诗语 摄

“我们可努力利用有机/无机纤维复合设计出特种纱线和织物,以及通过改变纤维组分设计出不同功能特点的纱线和织物,让未来航天服智能化、安全化、舒适化、时尚化。”他说。

此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人因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善广,以《月面人机联合探测中的人因学问题》为题;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人因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万欣,以《舱外航天服人因设计与实践研究》为题,做了精彩的报告分享。

论坛还通过航天服未来发展专家建言会、主题报告,以及系统总体与电子信息、防护技术与环控生保两个分论坛,深入研讨了航天服的未来发展等问题。

首届星际探测航天服创意设计大赛启动

浩瀚星空,人类探索从未止步。论坛上,以“跨越星际 逐梦深空”为主题的首届星际探测航天服创意设计大赛也正式启动。

本次大赛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指导,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联合重庆梁平区政府、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共同举办。

大赛围绕未来可能面临的星际探测任务,开展舱外航天服和舱内航天服创意设计,鼓励参赛人员激发想象,大胆创新,为我国未来航天服的研发提供重要借鉴与参考。

大赛分为高校组、中小学组两个组别。其中,高校组可从舱外航天服、舱内航天服的应用场景、应用任务、总体概念、造型外观、结构功能等角度开展创意设计。中小学组不限定创意方向。

高校组的比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由主办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航天员亲笔签名的专属纪念品;中小学组的奖项设置将与2025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共同发布。

“创意设计不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更是培养未来人才、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所在。”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表示,主办方希望通过这一赛事,激发青年学生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满腔热忱与无限憧憬,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并发掘和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为我国面向未来的星际探测积蓄力量、孵化梦想。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周双双   主编: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