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长江文明论坛|王春法:推动构建立体化的长江文化体系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韩毅 谢智强 尹诗语

2024-09-25 10:49

▲9月25日,2024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家博物馆原馆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王春法在论坛上作分享。记者 谢智强 尹诗语 摄

“提升长江文化建设水平,不能就长江论长江,就文化论文化,应把长江文化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结合’的使命任务中来理解和把握,处理好长江文化体系内的关系,切实提高长江文化建设水平。”9月25日,由中共重庆市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24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家博物馆原馆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王春法在论坛上分享了他的真知灼见。

长江文化的六大鲜明特征

“提升长江文化建设水平,要深刻理解长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特征。”王春法表示。

在他看来,长江文化是由长江流域世代居民在艰难复杂的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经由长期历史积淀所形成,融汇了古今中外多种文化元素,具有厚重历史传统、浓郁时代特征、丰富地方风情的庞大文化体系。

长江文化具有六大鲜明的时代特征:

古今一体。一部长江文化史,真实记录了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大一统格局。

通江达海。长江自古以来就是一条开放的河流,长江文化是流动不息的文化。

江河互济。在数千年文化发展过程中,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既相互冲撞、相互对抗,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使中华文明形成了“江河互济”的双螺旋发展格局。

虚实相生。长江流域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已有超过千年的领先地位,既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兼容并包的价值观念,多元精神流淌在长江文化的血液中。

创新自强。创新超越、与时俱进一直是长江文化的鲜明特征。

准确把握长江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

“党中央向来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的治理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主持召开座谈会,提出了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这一重大命题。”王春法说。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馆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王春法。记者 谢智强 尹诗语 摄

因此,提升长江文化建设水平,要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长江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

一是明确了长江的历史地位,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是明确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双螺旋结构,强调“长江、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都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三是充分肯定长江文化的重要作用,强调“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今天仍然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

四是确立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主基调,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五是要求大力弘扬长江文化,强调“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

推动构建立体化的长江文化体系

在王春法看来,提升长江文化建设水平,需要留意三个问题,即:对长江文化的理解把握还有待深入,存在把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遗存当作长江文化的现象;存在统筹协调不够有力的问题;存在缺乏统一鲜明的形象标识,呈现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

因此,“提升长江文化建设水平,不能就长江论长江,就文化论文化,应把长江文化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结合’的使命任务中来理解和把握,处理好长江文化体系内的关系,切实提高长江文化建设水平。”他说。

具体路径包括:

一是加强长江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建构长江文化建设理论体系,包括要从多方面综合提炼长江文化的精神标识,塑造长江文化形象,阐明长江文化作为时间和空间交织的多维度历史文化复合体的丰富内涵。

要从长江文化研究向长江文化体系建设转变,既要研究历史上的长江文化,更要当今时代的长江文化,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丰富价值和深刻内涵,既要重视有形的长江文化,又要重视无形的长江文化。

要建设长江文化大数据体系,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特别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建设长江文化数据库及数据交易共享平台。

二是加大政策协调力度,建构科学合理的长江文化政策体系。要在宏观上把握好中华文明双螺旋结构的运作机制;要树立大流域观念,依托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充实政策工具箱;要健全文旅融合政策,完善开放交流机制,让历史文化遗产都活起来。

三是培育创造长江文化展示利用的新模式新业态,建构更有感召力的长江文化传播体系。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文化建设深度融合,把文化建设更好地融入经济发展之中,做好长江文化的人文经济学这篇大文章;要促进科技与文化有机融合,创新长江文化的呈现形式和展示利用方式,不断开辟传承展示新领域新赛道,塑造长江文化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培育创造长江文化展示利用的新模式、新业态;要建设国际化的长江文化传播平台,充分发挥长江作为中华文化代表性符号的对外传播功能。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主编: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