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万!1-8月三峡博物馆游客接待量已超去年全年
2024-09-05 19:25
今年1-8月份三峡博物馆游客接待量已超过去年全年,达234万人次,同比增长55.63%,较去年全年游客接待量增加近21万人次。其中,仅暑期两个月游客累计接待量就突破83.4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8.6万人次。从6月29日至8月25日三峡博物馆连续58天,每天游客量达到预约上限,展厅内人潮涌动。为最大限度满足观众参观需求,也为其提供更充裕的参观时间,三峡博物馆从7月20日至8月31日期间,除每周一例行闭馆外,其余每天均延时开放,闭馆时间从下午5点,延后至下午6点,比正常参观时间整整多出一个小时。同时,为特殊人群(65周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等)提供绿色通道和多种参观便利。
三峡博物馆的热度并非一蹴而就。
首先,全面改陈焕然一新。一年前,三峡博物馆启动全面改陈工作。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第一阶段改陈代表性成果正式发布——《壮丽三峡》焕然一新,通过多种高科技相融合的展陈手段,为观众生动讲述长江三峡的壮阔历史和灿烂文化。《妙手匠心 重现华光——三峡出土文物保护利用展》除了集中呈现三峡文物大保护的成果之外,还将文物修复室搬进展厅,让观众近距离体验文物修复工作。下一步,三峡博物馆还将围绕“三峡”主题,持续推出高峡平湖、川江航运、三峡非遗等多个精品陈列展览。
第二,精品特展持续上新。从今年3月至今,通过独立原创、联合策展以及引进等多种方式,持续推出《人间有味是清欢——明清画境中的生活景象》《花开千年 时代意象——中国花鸟画传承与发展学术联展》《玉出大江——长江流域史前玉器特展》《1200年那些事——打卡白鹤梁 话题知多少》《晋见中国——百件山西文物中的华夏文明》等多项价值高、影响大的精品特展。
其中,《人间有味是清欢——明清画境中的生活景象》开展期间,观众慕名而来,还催生了“三峡跑”现象。尤其撤展前一周,观众平均要排三到四个小时才能进场参观。
第三,博物馆影响力不断刷新。今年6月底,三峡博物馆的白鹤梁题刻、秦良玉红绸盘金绣花蟒凤衣和文工会签名轴等三件馆藏国宝文物,亮相央视知名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响。借助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三峡博物馆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和刷新,游客纷至沓来。仅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为例,截至目前,游客量比去年同期就激增了近三倍。
第四,实力“宠粉”用情用心。三峡博物馆的文创“小粉炉”因清透粉嫩的形象广受欢迎,长期稳居“断货王”榜首之位。因为文物原型没有展出,所以网友们就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呼吁“想看小粉炉”。看到网友呼声后,三峡博物馆立即从文物库房里捧出了“小粉炉”原型——清粉晶龙衔环双耳三足熏炉,放进了正在博物馆四楼举办的“景仁怀德:社会捐赠文物展”的展柜之中。作为国家二级文物,小粉炉距离上次在重庆展出已过去10年之久,三峡博物馆这一“宠粉”举动,也在网络上赢得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不少小粉炉的拥趸,专程到三峡博物馆来亲眼见证小粉炉文物原型的美。
下一步,三峡博物馆还将会进一步加大数字化建设的力度,全面提升博物馆数字化水平,并有效整合全市的文物资源,联合各个区县的博物馆和一些专业博物馆,共同深入挖掘巴渝文化和三峡文化,持续为全国观众奉上优质的精神文化“大餐”。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