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艺文志|徐蓓:追寻卢作孚的足迹,感受创新与现代的力量

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刘一叶

2024-08-22 11:10

人物名片

徐蓓,著名纪录片导演。早期有社会现实类作品《陈晓梅进城》《春秋》《进城》,纪录剧情片《迷徒》等。2012年开始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创作,代表作《大后方》《西南联大》《城门几丈高》获得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系列纪录片奖、广州纪录片节“金红棉”等大奖。2021年,她荣获第十一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特别贡献奖,创作的纪录电影《九零后》获得第三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

悠悠长江,奔腾不息,见证着沿岸变迁,记录着时代发展。千年文脉赓续,浪花淘尽英雄。

一位名叫卢作孚的重庆人,凭着自己的一颗爱国之心,在时代的大潮中奋力搏击,从一艘民生轮起家,通过与外国航运势力竞争,统一了川江航运,收回了内河航权,有着“中国船王”的美誉。抗战时助力工业西迁,创造了“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长江记忆”。

不仅如此,作为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卢作孚毕生致力于探索救国强国之路,在革命救国、实业救国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和成就。他在重庆创办教育、兴办实业、开展乡村建设,为北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北碚之父”。

日前,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从重庆卫视获悉,一部展现卢作孚先生一生的纪录片,即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重庆卫视和爱奇艺播出。该片由重庆市北碚区委、区政府,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和爱奇艺联合出品;重庆广电纪实传媒公司和合川区委、区政府联合摄制。该片聚焦卢作孚生前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乡建运动”三大社会实践,视觉化、立体化地呈现卢作孚的传奇人生。

▲纪录片《卢作孚》海报。受访者供图

这部纪录片由此前获得各方赞誉的重庆籍导演徐蓓执导,多位来自重庆的精兵强将组成的制作团队倾力打造,历时三年拍摄、修改,是一部全新的讲述卢作孚的纪录片。

此前,徐蓓完成了她的首部纪录电影《九零后》,且颇受各方好评。而今天,她为何再次以纪录片的方式讲述卢作孚的一生?是什么原因,让卢作孚影响至今?在拍摄中,又暗藏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卢作孚》播出前,徐蓓导演接受了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的专访。

“刚开始找我执导时,我犹豫过,怕接不住”

“‘卢作孚’当然是个好选题。我认为北碚很有眼光,在几年前就开始筹划纪录片《卢作孚》的拍摄。但刚开始找我执导时,我犹豫过,怕接不住,因为这个选题的分量太重。”提及《卢作孚》的创作缘起,徐蓓如是说。

在1995年对民生公司的一次采访中,徐蓓第一次知道了卢作孚。此后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导演周兵的纪录片《卢作孚1938》和编剧张鲁的长篇小说《卢作孚》,让她更深入地了解了卢作孚。“那时张鲁先生经常给我复述卢作孚先生的一些事迹,讲到动情处,他会哽咽。”徐蓓说。

在拍摄《大后方》和《城门几丈高》期间,徐蓓对卢作孚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在《大后方》中,她用半集的篇幅讲述了卢作孚与宜昌大撤退;而《城门几丈高》的第四集《舵把子》,则专门介绍了卢作孚在北碚进行的乡村建设实验。

▲纪录片《卢作孚》中的数字演示。受访者供图

那么,她为何决定再次讲述卢作孚的故事?

“在《城门几丈高》里,我们做的是重庆的一部‘断代史’。卢作孚就是作为点位中,加入进去的人物故事之一。它以卢作孚建设北碚的故事为一个原点,讲述了当时的那一群重庆人是如何把现代的思想、现代的建设观念、现代的城市管理的理念,包括人的现代化,在我们重庆进行实践的。”徐蓓说。

可实际上,卢作孚的一生远远不止一个建设北碚那么简单。“卢作孚的一生其实是异常丰富的。从卢先生走过的探索之路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在甲午海战前后出生的那一批中国知识分子,他们走过的路程是很相似的,卢先生是很有代表性的,他的经历对当下这个时代也是有启发性的。”对卢作孚了解得越多,徐蓓越觉得,如果能拍摄一部完整的人物传记片,讲述卢作孚人生的主要经历和典型故事,让今天的人们能够了解他的人格、志趣和智慧,是一件充满挑战性而又有意义的事。于是,经过慎重考虑,徐蓓决定接受来自北碚的邀请,担任纪录片《卢作孚》总导演。

“提炼4种角色,重新定位卢作孚的价值坐标”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卢作孚,除了走访西南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和卢作孚先生的后辈外,徐蓓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还一口气把关于卢作孚的书全买了回来,希望更好地把资料视觉化,立体地呈现这个人物。“这些都帮助我搭建起了纪录片的框架思路——打破传统的时间线索,提炼出4种角色,用角色把卢作孚的人生故事串起来,重新定位卢作孚的价值坐标。”徐蓓说。

记者了解到,这4种角色,正是央视播出的纪录片《卢作孚》(精华版)的分集思路。第一集《书生》讲述卢作孚教书育人、创办西部科学院的故事,第二集《船王》讲述卢作孚创办民生公司的故事,第三集《布衣》讲述卢作孚在革命救国、实业救国时,依然以布衣身份参与的故事,第四集《园丁》讲述卢作孚的北碚实践。

▲纪录片《卢作孚》中的展现宜昌大撤退场景的插画。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部具有特色的历史类纪录片,《卢作孚》分为两个版本。央视播出的精华版,用4种角色把卢作孚的人生故事串起来,用不同切片讲述了卢作孚的故事。而卫视和网络播出的完整版,则聚焦其生前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乡建运动”三大社会实践,即在成都进行的教育实践、民生公司的创建和发展、在北碚进行的乡村建设实践,多视域多角度地展现卢作孚先生的人物形象,视觉化立体化地呈现他的传奇一生。

记者了解到,摄制组还寻找到一些川江上的珍贵影像和照片。

在第一集中,就有一段特别珍贵的影像: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当年的川江百舸争流,传说中的险滩历历在目。“这些是大家以前没有见过的影像。”徐蓓说,摄制组还精心制作了地图3D动画,形象地展现了四川盆地的特殊地貌,让今天的观众能真切地感知长江何以成为黄金水道,以及抗战中国的命脉。

如何在宏大历史背景下叙述好人物故事和呈现细节,也是一大难点。徐蓓的处理手法是,除了纪录片的背景采用第三者叙述外,关于当时的重大事件,以及卢作孚有关个人的生活经历,全部采用著作中的原文,用独白方式进行展现,以构筑还原当时的情景、氛围。

▲纪录片《卢作孚》摄制组前往长江航务管理局档案中心拍摄。受访者供图

让徐蓓格外感慨的是,“当我们追寻卢作孚的足迹时,常常感受到两个词:创新与现代。”也正因如此,即将同大家见面的纪录片《卢作孚》有了很多不同以往的“处理”。

▲纪录片《卢作孚》中的插画。受访者供图

“我们用拍电影的标准拍摄每一帧画面。”徐蓓表示,《卢作孚》的二维动画邀请了国内最顶尖的团队参与制作,并努力用生动、时尚、更令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还原历史情境。

此外,纪录片《卢作孚》的解说也突破了以往旁观者的基调,进行了角色化的尝试,在影视剧行业内遴选了配音演员,并邀请了知名电影演员陈瑾出任特邀解说。其配乐也加入了更多金属、摇滚的风格,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喜爱。

▲纪录片《卢作孚》mv。

“让更多人走近卢作孚、了解卢作孚、学习卢作孚”

时年45岁的卢作孚,正值事业的巅峰期,他创办的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是当时中国最大、最有影响的一家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本人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

片中用数字影像呈现了宜昌大撤退的画面:1938年10月23日,卢作孚到达宜昌,就连夜组织民生公司员工开会。会议持续了一个通宵后,一份严密、合理而又紧凑的运输计划出炉——将宜昌至重庆分为三段航行,宜昌至三斗坪、三斗坪至万县、万县至重庆。除大型设备、重要物资用专船直运重庆,再从重庆运送奔赴抗日前线的将士外,其他的轮船则进行分段抢运。鉴于三峡航道地形复杂,不能夜航,只能抢在白天航行晚上装卸。为此,在三峡航线增添了数个码头和转运站,临时增加码头搬运工3000多人和大量三峡险滩段纤夫,征用木船850艘,昼夜不停地装卸运输。

▲纪录片《卢作孚》中的数字影像呈现了宜昌大撤退的画面。受访者供图

影片中这些展现卢作孚坚韧与智慧的场面还有不少。

在每一集中,徐蓓都用了一个小短片的形式,艺术化地讲述了每集主题。这让卢作孚的经历不再是历史上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变得真实可感:它浪漫又恣意,迷人而恢弘。这样的设计,是徐蓓在构思梳理出整个纪录片框架时就想好的,“我在看卢作孚文集的时候,发现了卢作孚有很多金句。时至今日,你仍然会发现这些金句在当下也很适用。”

《卢作孚》就是要“让更多人走近卢作孚、了解卢作孚、学习卢作孚”,这是徐蓓的愿望,“这也是纪录片《卢作孚》的使命。”徐蓓说。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刘一叶   主编: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