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发布,共话万年玉文化

新重庆-重庆日报精选

2024-08-14 07:44

8月12日,中信出版集团·大方联合良渚博物院、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在良渚博物院贵宾厅举行了《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的新书发布会。

本次活动由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中信出版·大方的总经理蔡欣主持,邀请到该书主编,也是“玉成中国”观点提出者,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叶舒宪,与著名考古学家、良渚古城发现者刘斌,共同探讨万年玉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图片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活动开场,蔡欣介绍了活动背景和到场嘉宾,并简要介绍了“考古中国”书系及新书《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的策划背景。

在分享环节,叶舒宪首先从两个维度分享了本书的核心观点“玉成中国”。一方面,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在中国版图的东南西北四极大方向上,都分布着美玉矿藏,可谓“天造地设”。另一方面,从文化基因的角度来看,玉文化从发端至今,大约刚好构成整整1万年以来以玉器为主角的历史叙事。而玉文化分布的版图范围,至少在4000年前就已经达到后来甲骨文使用范围的十倍以上。

▲图片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接下来,刘斌介绍了万年以来玉文化的交流互动所呈现的华夏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他提到,早在距今8000年至7000年前后,东北地区查海遗址的玉文化便与今天环太湖流域的玉文化间存在着密切的交流;而在距今6000年至5000年前后,东北地区红山遗址的玉文化与今天安徽、上海地区的玉文化间同样存在交流。他还着重论述了距今5000年至4000年前后良渚玉器与今天的山西、陕北、广东等地遗址出土的玉器存在的共性,并以牙璋为例说明了良渚玉器对后来距今4000年至3000年前后夏商时期的二里头、三星堆文化的玉礼器产生的影响。

▲图片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玉文化的一脉相承与传播说明,“中国”不是通过武力征伐,而是在玉文化的传播中逐渐形成的。叶舒宪老师在书中也提到,玉礼信仰这种文化认同,驱动了中国统一文明的形成,用了大约6000年的时间。这是一种缓慢的,强调友好合作的非暴力理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和平基因。玉文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的和平作出了很大的思想贡献。

▲《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 图片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随后,叶舒宪在刘斌对于良渚玉器在全国范围内“共性”论述的基础上,介绍了玉璧、玉琮等典型良渚文化的玉礼器,并强调这些玉礼器不仅推动了环太湖地区礼制制度的统一,还在后来辗转传播到中原地区,奠定了夏商周国家的玉礼基础。在此基础上,刘斌老师从长三角地区的考古发现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于中原中心、黄河文明中心论的认知切入,继而通过良渚典型玉器,介绍了良渚神徽中的信仰观念、冠状饰体现的君权神授观念等,并简要从纹饰工艺的角度,介绍了玉琮1000年间的演变。

▲图片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图片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在总结环节,叶舒宪再次回顾了本次活动中谈到的“玉成中国”的观点,并结合其近年来在玉石之路的考察经历,分享了考古发现与玉文化结合带来的新知。叶老师以熊这一意向入手,分享了自己从神话学角度对于人类最早的“虚拟现实”的理解。

▲图片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最后,在互动环节,叶舒宪和刘斌回答了现场观众的热点提问,包括分享自己的阅读和行走的经历等等。希望以新书《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的发布会活动为契机,使公众能够从考古的角度,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独特的玉礼信仰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叶舒宪 主编 图片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是一本以玉文化遗址及典型玉器呈现中国万年玉文化的通识读本。书中介绍了查海、红山、仰韶、凌家滩、良渚、龙山、殷墟、三星堆等30余处史前及夏商时期的遗址,以及上述遗址所出典型玉器的造型、工艺、用途等,反映了古人的精神信仰并呈现了玉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叶舒宪担任主编,参与撰稿的有资深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博物馆馆长等13位学者。叶舒宪教授以“玉成中国”的独特观点统领全书,呈现了万年以来玉文化构建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历程。书中通过通俗的语言、精美的图片、扎实的考古学证据,有力地实证了中国万年玉文化史,有助于读者对于玉文化及华夏文明有一个追根溯源的理解。读《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生生不息。

来源: 潮新闻  
编辑: 刘一叶   审核: 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