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的视角理解当代社会生活,专家纵论《场景文化力》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赵欣

2024-06-29 20:16

“场景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它让人们围绕产生意义和价值的独特体验聚在一起,并检验它们对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作用。我们认为,从城市的视角理解当代社会生活,场景是不可或缺的要素。”6月29日,《场景文化力》新书沙龙亮相拾己书局拾己读书会,该书作者之一、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教授吴军说。

▲《场景文化力》。

当天,包括吴军在内,同为《场景文化力》作者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丹尼尔和该校社会学系博士王彤,以及对谈嘉宾重庆大学教授黄瓴、该书责编武广汉齐聚,围绕《场景文化力》展现的新芝加哥学派场景理论的形成、发展以及国际研究新进展等话题展开交流,共同探讨当代城市研究的新视角和新趋势。

《场景文化力》是一部集结中外学者之合力完成的学术著作,新芝加哥学派场景理论是全书的理论重点。“场景,重新定义城市美好生活。”吴军介绍,新芝加哥学派以“场景”作为核心概念,试图构架起一套新的理论方法,使对城市发展研究从单纯经济因素分析转向对城市文化、消费与生活方式的分析,而后者往往是影响一个地方生活品质的关键。

“在我们看来,场景也提供了一个框架,为我们阐明了在不断扩大的生活方式多样性中,文化消费与生活方式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并为城市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视野。”吴军表示,书中提出的“场景营城”概念,是对新时代中国城市创新发展的一种观察与思考,“以场景营造城市,通过一个个场景叠加与串联,不断增强城市的宜居、舒适和愉悦性品质,并把这种品质进一步转化为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体验。”

▲吴军正在分享。主办方供图

撰写本书最初的想法来自于2018年第十九届世界社会学大会期间,吴军说,当年,他和新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克拉克教授的一次学术交流。“我们怀着对城市研究的热爱、对城市发展前沿问题的关注,谈到了城市作为人类文明载体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在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等趋势下,研究者不仅要将城市作为内容,更要将城市作为方法,从城市的视角寻求人类走向幸福美好生活的动力与逻辑。”

他介绍,在城市社会学领域,最早把城市当作“实验室”,以城市为中心开展大量理论与经验问题研究的是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芝加哥学派,他们提出了人类生态学的理念与方法,提出了同心圆模型、扇形模型等城市分析模型,对现代社区研究、城市经济、城市政治、城市地理以及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此后一百多年里人类社会经济基础条件发生巨变,城市面貌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快速发展与巨大成就,都引导人们重新思考关于城市的可能性,探索“以城市为方法”的新路径。

于是,新芝加哥学派在老芝加哥学派理论谱系的基础上,以“场景”作为核心概念,试图构架起一套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使对城市发展研究从单纯的经济因素分析开始转向对城市文化、消费与生活方式等分析上,而后者所分析的要素往往是决定一个地方生活品质的关键。“这种城市分析范式的转向,能为我们开展美好生活需要导向下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路径探索提供有益的借鉴。场景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它让人们围绕产生意义和价值的独特体验聚在一起,并检验它们对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作用。”吴军说。

▲参加分享会的嘉宾合影。主办方供图

在吴军等作者看来,从城市的视角理解当代社会生活,场景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当前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城市研究和场景研究展现出与美国各学派不同的特点。中国的城市研究在探讨社会经济问题时,更多地结合了中国特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例如,在探讨外卖和快递行业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时,研究者们不仅关注其经济效应,还关注其对城市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以及城市交通等方面的影响,等等。

必须看到的是,中国的研究者们在探讨城市问题时,不仅关注经济和技术因素,还深入剖析了政治、文化和社会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例如,在探讨城市更新和改造时,研究者们会考虑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文化传统,以实现更加和谐和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因此,在城市研究领域,这本书或许也是抛砖引玉,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次深入了解城市研究新趋势的机会的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城市研究成果涌现,为中国的城市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吴军说。

编辑: 刘一叶   主编: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