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报观察|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为何落户永川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双双

2024-06-25 21:14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迭代更新,电影产业的发展正在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为了让大家看到科技与艺术双向奔赴的美好结果,也为了让如《流浪地球》一样的国产科幻大片能够继续探索关于未来的无限可能,一场以“科影共生·光映未来”为主题的光影盛会如约而至。

6月25日—30日,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将在永川举行。其间,科技感拉满的开幕式、高质量的主题沙龙、虚拟偶像女团演唱会、大咖云集的大师讲堂等多样活动,将给热爱光影的你我带来关于科技赋能光影的美好想象。

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为什么会落户永川?永川区与光影有着什么样的缘分?在永川科技片场里又有哪些“压箱底”的电影拍摄黑科技?带着这些问题,连日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从茶山竹海到西部影视科技城

永川有旖旎风景也有魅力光影

永川与光影的结缘,还要追溯到20年前。2004年,张艺谋导演的武侠电影《十面埋伏》上映,金城武、刘德华、章子怡的精彩演绎,再加上张艺谋关于江湖和武侠的美学映射,让电影在收获不错的票房的同时,也获得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第5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9项提名。

时至今日,提起《十面埋伏》,大家依旧能记得其中的精彩画面,尤其是主演三人在竹林中的打斗戏份,至今是武侠迷心中的经典。而那一望无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茶山竹海,就是在永川取景。

如果说,电影《十面埋伏》让大家看到了永川迤逦的自然风光,那么后来永川与电影的缘分,则靠的是内功的修炼。

▲永川科技片场。永川区文旅委供图

目前,永川正在着力打造西部影视科技城,这背后所依仗的,除了山水交融、底蕴深厚外,倚茶山竹海、望长江万里的美丽风景,更有永川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新枢纽、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创新区的区位交通优势,更有作为国家西部职教基地,建有影视人才实训中心能为影视拍摄、制作等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拿着剧本来、带着成片走

永川拥有全国领先的科技片场

“拿着剧本来、带着成片走。”这是永川在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新闻发布会上,面向全国剧组发出的诚挚邀请。

而这句话背后的底气是,永川拥有西部唯一、全国领先的科技片场,配备国内空间最大、亮度最高、标准最优的虚拟拍摄棚,拍摄质量对标好莱坞影视工业化水准,可同时服务多个大、中型剧组,构建起影视制作全产业链体系,实现工厂化生产影视剧。

2023年7至8月,由成龙领衔主演的《P计划》在永川拍摄。不同的是,拍摄的取景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拍摄惊险复杂场景时,更多都在永川科技片场内全流程使用虚拟拍摄技术的数字科技影棚内完成。

而不仅仅是《P计划》,《锻造者》《我们的名字》《难哄》等影视作品都相继来永川取景拍摄。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永川区每月仅影视棚租金、数字制景等收入就超过300万元,影视拍摄、制作已成为永川的一项新产业。

▲永川区科技片场,达瓦科技正在拍摄影视作品。记者 齐岚森 摄

永川并没有传统的实景影视城,为什么剧组仍旧有这么多剧组扎堆来袭?最直接的原因,恐怕是永川科技片场的那些压箱底的“黑科技”。永川科技片场运营商、达瓦未来(重庆)影像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卢琪表示,如今在永川科技片场,可以实现影视棚里完成一整部电影的拍摄,不再需要各种转场。相比于传统拍摄,大约可以节省30%—40%的拍摄成本,在拍摄时间上,可以节约近60%的时间。

这样省时又省钱的拍摄,得益于永川科技片场的虚拟拍摄技术。比如在永川科技片场拥有目前国内空间最大、亮度最高、标准最优的虚拟拍摄棚,配备了一套LED虚拟拍摄系统和一套XR(拓展现实)拍摄系统。在棚内可以吊威亚、吊灯具,高亮度的屏幕加上可升降、移动的天幕结构能够模拟出不同场景下的各种光线,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永川区有不错的电影科技产业发展条件,科技影棚和对应的政策以及服务团队,是电影科技产业非常重要的发展土壤。”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产业研究处处长王丹表示,在人工智能的科技背景下,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务之急,而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将有力促进电影与更广泛的影像视听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技术与市场、产业与人才的充分交流。

既能“拍重庆”更能“重庆拍”

重庆正全力打造影视之城

而当我们把目光放大到整个重庆,会发现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影视之城正在崛起。

6月24日,重庆市电影局授牌了首批6家“重庆影视基地”。除了永川科技片场外,江津白沙影视基地、大渡口四号仓库影视基地、重庆两江影视动漫文创园、巴南影视基地和武隆天生三桥影视基地也成功授牌。无论是科幻戏,还是家庭戏、都市戏,各类影视基地都能满足拍摄需求。

如果《火锅英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少年的你》等“拍重庆”的影视作品让重庆大范围“出圈”,那么随着重庆在精品内容、培育主体、专班服务、打造平台等四个方面的发力,越来越多“重庆拍”的影视作品即将与观众见面。比如已经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的都市体育励志题材电影《冲·撞》、英模事迹题材电影《我们的名字》,完成备案立项的山火题材电影《山城骑士》等等。

制片能力稳步提升、电影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电影市场稳定发展,今年开始,重庆市电影局还将每年拿出约3000万元资金专项扶持反映现代重庆特质、具有重庆烟火气的现实题材电影项目和动画类电影项目创作,越来越多的“渝字号”影视精品正在酝酿中。

编辑: 刘一叶   主编:吴国红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重报集团|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热线: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747号